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霉变是霉菌在一定条件下繁殖生长而产生的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黄曲霉毒素B1(AFB1)、玉米赤霉烯酮(ZEN)、呕吐毒素(DON)、伏马霉素B1(FB1)及T-2毒素等代谢产物,对饲料安全和畜禽健康有很大危害[1-3]。据报道,2016年某公司从12个省份收集的588份饲料样品中上述5种毒素都呈现高阳性率,且84.35%的样品含有3种及以上霉菌毒素,说明饲料霉菌毒素污染普遍存在,多种霉菌毒素共存现象很普遍[4]。霉菌毒素对人和动物具有广泛的毒性,根据其污染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急性中毒会严重损害机体器官的正常功能,最终导致死亡,而慢性中毒会抑制动物采食、免疫功能和胴体品质等,导致动物生长受阻,而且霉菌毒素会在动物体内残留,进而影响动物食品安全[5]。
玉米是肉鸡能量饲料的主要原料,也是容易产生霉菌毒素污染的原料之一。霉变玉米被肉鸡摄入后会使肉鸡对饲料利用率降低,减少采食量,使肉鸡抗病能力下降,甚至使肉鸡中毒死亡[6-8]。玉米污染霉菌毒素的种类及含量因玉米生长环境、储存温度、湿度等条件的不同而不同。玉米在田间的生长过程以镰刀菌毒素等田间型毒素污染为主,在仓储过程中以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仓储性毒素污染为主。对以污染镰刀菌毒素为主的自然霉变饲粮的研究表明,饲粮含霉菌毒素会降低家禽生产性能、免疫功能,改变肠道形态以及血清生化指标[9-11]。
目前饲料霉菌毒素的控制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吸附法、化学脱毒法和生物降解法等[12]。物理解毒法的研究热点集中于使用各种霉菌毒素吸附剂,主要有活性炭、硅铝酸盐类和甘露聚糖等,这也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但由于饲料中的霉菌毒素种类多、理化性质差异大,而吸附剂的吸附特异性不强,难以完全吸附所有霉菌毒素,因而作用效果有限且不稳定。化学脱毒法是指用酸、碱、臭氧等化学方法降解霉菌毒素,但这些化学品有一定腐蚀性,且其残留问题无法有效解决,因而难以广泛应用。生物降解法是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生的酶来降解霉菌毒素,目前已有部分报道,但存在着降解不彻底、活性容易消失等问题[13]。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本课题通过测定甜菜碱对饲喂霉变玉米肉鸡屠宰性能、肌肉品质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探讨甜菜碱是否可以缓解霉菌毒素对肉鸡的毒性,为甜菜碱的合理应用及研发缓解霉菌毒素危害的技术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2.1 研究方法
通过在含有霉变玉米的基础日粮中添加甜菜碱,进行肉鸡饲养试验,评价甜菜碱对饲喂霉变玉米肉鸡屠宰性能、肌肉品质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探讨甜菜碱对霉菌毒素毒性的缓解作用。
2.2 技术路线
4. 研究创新点
本课题立足于饲用甜菜碱的研究前沿,针对我国饲料工业和养殖业对霉菌毒素防控技术的迫切需求,通过研究甜菜碱对肉鸡屠宰性能、肌肉品质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旨在探讨甜菜碱对霉菌毒素毒性的缓解作用,研究成果具有较好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6.9-2016.12,准备试验材料,确定试验场地,进行肉鸡饲养试验及样品采集;
2017.1-2017.4,测定试验各项指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017.5-2017.6,撰写毕业论文。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