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本课题的意义:恩诺沙星作为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是畜禽和水产专用的抗菌药物,属于广谱抗菌药,抗菌效果好,目前在水产动物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但由于目前我国在水产动物中研究较少,理论落后,导致该药在水产品中容易残留超标,不利于我国的水产品出口。
为此,本研究探讨口服和静脉注射给药后,药物在鱼体内的代谢规律,并且可以对恩诺沙星在鱼体内的残留检测以及安全用药进行指导,同时为恩诺沙星在其它水产动物中药代动力学比较研究提供参考。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绘制出恩诺沙星以口服和静脉注射给药后在鱼体内的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分析出该药在鱼体内的代谢规律,并比较口服与静脉注射的对药物代谢影响的差异研究内容:(1)研究鱼类组织(血液、肌肉、肝胰脏、肾脏、鳃等)中恩诺沙星的提取、提纯以及检测方法。
(2)研究不同给药方式(静脉注射、肌肉注射、腹腔注射、口服)和不同给药浓度(10mg/kg和5mg/kg)下,恩诺沙星在不同组织内的药物浓度变化规律。
(3)根据组织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分析药物在鱼体内的动力学模型和参数,并计算肌肉注射、腹腔注射、口服给药方式下恩诺沙星的生物利用度。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及实验方案:(1)给药方法:以两种方式给药。
组1静脉注射给药,以10mg/kg(药物/体重)的剂量,将药物通过注射器经尾静脉注入鱼体内;组2口服给药,以10mg/kg和5mg/kg的剂量,将药物通过注射器和乳胶管经食道注入鱼消化道内。
(2)取样方法:间隔不同时间将试验动物解剖,取血液、肌肉、肝胰脏、肾脏、鳃等组织,每个时间点取8条鱼。
4. 研究创新点
系统地研究恩诺沙星在鱼类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探讨恩诺沙星在鱼体内吸收、分布、转化和消除的特征,得出相关参数,并给出临床给药方案,和停药期,保证给药的方式和剂量既能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又能尽量减少残留和对环境的污染,为规范渔用药物使用,提高水产食品安全提供理论基础。
同时,以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为基础,结合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通过对样品预处理方法的筛选、色谱条件的优化,建立恩诺沙星在鱼体内残留的快速检测技术(检测限低于0.005mg/kg),为监控水产品质量提供技术储备。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4年2月――2014年3月前期预研,确定给药方法、样品采集方法、样品预处理和药物检测方法。
2014年4月 实验正式展开,完成本研究各项研究内容的样品采集工作,将所采集样品置于超低温冰箱待检测。
2014年5月样品测定,得出各项实验数据,及论文撰写。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