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2022-12-11 10:42:0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背景:

国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开展得较早,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研究很重视,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很紧密,很多研究已经进入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的领域。我国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相比发达国家较为落后,随着人力资源管理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也20世纪70年代开始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建设研究。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是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的,最开始是用于工资电算化方面。而在70年代,计算机系统在企业管理中普遍应用,国外企业率先使用应用软件,对人力资源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进行研究,这就开始了运用于职员的信息管理、工资解析和报表的统计方面,一些世界百强公司首先运用了这些统计方法。但是在80年代,因为个人电脑的出现,人力资源信息化体系就进入了中小企业。由于获取了技术上的支持,人们开始关注于对职员信息及薪资历史数据的保存和管理,在此基础上,人力资源系统中的报表生成功能和薪资数据分析功能也都有了较大的改善。人力资源信息化体系主要用于人事、工资、福利、招聘以及员工的个人生涯规划和培训等不同方面。到了90年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发生了转变,意识到了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如何改善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状况,同时可以借助信息化系统来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规范化”和“最优化”?此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从全面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可快速准确的生成报表;将招聘选拔、绩效考核、培训发展、薪酬设计等纳入系统,提供相应的业务处理功能模块;使用同一数据库存储各种与人力资源相关的信息数据,形成统一、集成、共享的数据源;灵活设置所需的业务处理流程,如:绩效考核流程、培训流程等。现如今,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来,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信息技术有着快速的发展。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对企业管理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信息化已成为推进企业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的重要动力。目前,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解与认知仍然不够成熟。但是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意识到人才对企业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并且,要将人力资源转变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应该注重创新和变革,对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管理过程中充分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和技术,实现工作的合理安排与员工的合理调度,促进企业经济实现利益最大化。

目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第一章绪论

1、问题的提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1、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本文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对有关概念进行了较为严谨的定义,论述有关理论依据等,为研究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采用了对比研究法:将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现状与发达国家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现状进行对比,寻找出差距,以便更清晰的研究,同时给苏州市中小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提供更好的借鉴。

3、通过对以上的研究分析出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苏州市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寻找解决方案,推动苏州市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

4. 参考文献

[1]蒋晓辉.信息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实践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02):77.

[2]孙佳玮.基于大数据背景下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思考[J].现代商业,2020(01):72-73.

[3]宋海军.基于信息化管理的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02):59-6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工作计划

1、2022年12月14日拟定好论文题目

2、2022年1月14日拟完成毕业论文提纲

3、2022年2月28日,要求完成毕业论文任务书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