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包拯,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廉吏,其形象在文学艺术作品中不断演变和塑造,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符号。
特别是在戏曲作品《铡美案》中,包拯不畏强权、铁面无私的形象深入人心,对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和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选题以《铡美案》为例,探究包拯艺术形象政治价值转化的路径,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包拯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其研究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包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包拯的历史形象研究:学者们对历史上的包拯进行了详细的考证,探讨了他的生平事迹、政治思想和历史功绩,例如李玉明的《包拯评传》等。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1. 主要内容
本研究将以《铡美案》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包拯艺术形象政治价值转化的路径:1.包拯艺术形象的历史渊源:-历史上的包拯及其事迹-宋代以来的包公戏曲形象演变-包拯形象的文学价值与文化内涵2.《铡美案》中的包拯形象塑造:-剧情梗概与人物关系-包拯的人物性格与价值观念-艺术表现手法分析3.包拯艺术形象的政治价值转化:-清官廉吏形象与政治清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体现-忠君爱民的传统美德宣扬4.《铡美案》的现实意义与当代价值:-反腐倡廉的警示意义-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2. 写作提纲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取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和历史比较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学术专著、期刊文献、学位论文等,全面掌握国内外关于包拯和《铡美案》的研究现状,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文献支撑。
2.文本分析法:以《铡美案》剧本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细致的文本解读和分析,挖掘其中蕴含的政治价值观念,并探讨其艺术表现手法。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1.以《铡美案》为例,对包拯艺术形象政治价值转化的路径进行个案分析,突破了以往研究多集中于历史形象或文化意蕴的局限。
2.将文本分析与历史比较相结合,从艺术形象的角度探讨政治价值的传播和传承机制,力求为理解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提供新的视角。
3.注重《铡美案》的现实意义与当代价值,探讨其对反腐倡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启示意义,体现了学术研究服务于现实的价值追求。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张文华为.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翻译策略研究[D].西安:西安外国语大学,2018.
2.孙玉娇.论包公戏的文化内涵及现实意义[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9.
3.王丽娜.论包公戏的演变及其文化内涵[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7.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