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新时代新需求下,车站功能已从交通转换的单一性趋向城市公共生活、文化融合、商业等空间的集成性,具有提升周边用地价值、提高空间效率等潜力意义,站城融合作为新理念、新模式对铁路交通枢纽站的公共景观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南沿江城际铁路是江苏省首个自主主导投资建设的高速铁路项目,不仅是江苏省域内一条东西向快速交通走廊,也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2030)》城际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核心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网的骨干线路。
线路始于南京江宁,始发南京南站,途径镇江句容、常州市金坛区、武进区,无锡江阴市、苏州张家港市、常熟市,止于苏州太仓市。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关键词:高铁站 站前广场 城市客厅 枢纽站 功能性与审美性的结合难点:枢纽站流线复杂性和功能集成性系统的交通流线组织景观序列营造地域文化体现各项设施配置植物的特色性景观塑造保证审美和游憩的基本功能在我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中,随波逐流的现象屡见不鲜。
例如,世纪广场热、新天地热、大草坪热、微缩景观热等,在各地区都能看到直接模仿或间接模仿的巴黎的凯旋门、希腊的文明柱式、圣彼得堡的冬宫等影子,而属于我们自己的地域色彩却一直在褪色。
高铁站前广场就像城市的客厅,其设计不仅仅是在绿化、铺装和灯光上满足流动、输送和集散旅客的功能需求,还需要反映不同的城市地域文化,而非千篇一律的广场模式,当今高铁站前广场的建设应当更多的呈现出向地域性、文化性发展。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摘要中国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记忆正在现代化的改造中一天天地褪色。
高速的城市建设导致了景观设计趋同现象和千城一面的雷同化相当严重,在这样的现代化冲击下,城市建设该怎样保持地域特色而不是现代化气息已经成为景观设计界不可回避、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充分的挖掘地域文化特征和提升地域文化的价值低位,创造出有特色、现代化、生态、有生命力的城市景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景观意义。
二、前言我国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发展,城市化已经达到 50%左右,铁路系统的修建在城市化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担当着传达前沿技术、输送前沿知识、供给新物质的重要载体。
4. 研究方案
1.通过广泛的文献阅读和整理,了解现阶段国内外研究动态,获取相关的理论成果和结论,为课题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同时查看相关专业的教材和文献资料。
理解、吸收、消化传统园林中有价值、可行性的部分,再在同时借鉴西方城市先进的公共设施的设置,将之与现代生活需求相适应,用新理念、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寻找建设具有现代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站前广场设计的新途径。
5. 工作计划
第一周:根据选题要求进资料归拢、查询与收集 第二周:对收集的材料进行研究分析,并撰写开题报告 第三周:研究电子地形图,并查找相关设计案例 第四--六周:进行方案构思、提出概念设计并进行初稿设计,初稿设计必须以手绘草图形式体现,指导老师应从专业法规、方案合理性、文化展示、施工可能性等角度出发严格修改。
每次草图成果均需保留原件及扫描或拍照的电子件予以存档以便中期检查和最后存档。
第七周:毕业设计中期检查 第八周:设计方案定稿并进行鸟瞰图的绘制和局部调整。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