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地区就业质量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开题报告

 2023-02-07 09:08:4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广大劳动者的就业水平和就业结构矛盾日益突出,逐渐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受到全球性金融风暴的影响,出口和外资同比往年呈现大幅下降,出现了裁员关停、工人下岗失业、农民工回潮等现象。十二五末,随着工业改革、城镇化等进程的加快,劳动者素质结构和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显著,新一轮的劳动就业问题矛盾凸显,失业和隐形失业问题突出。“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呈现增速换档、结构优化和动能转换的特点,随之就业压力也陡然增大。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三去一降一补”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去产能过程中职工的安置又是重中之重,我国很多地方和企业都面临了这样的职工再就业的问题。

2017年,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的通知》,全面深化就业改革,提倡高质量就业,鼓励新兴企业的发展,坚持创业带动就业。规划预计到 2020 年,城镇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人均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8年,增加高技能人才的数量达到5500万人。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此基础上更是明确指出,要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是“十四五”期间的一项重要工作目标,还提出了“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的目标。

因而,就业已经不仅仅是选择一份可以保障基本生活需求的工作。就业在很多方面影响着生活质量,它往往是社会和经济进步的关键,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认同感,以及与他人社交的机会。对就业质量的评价研究,也已经成为和传统指标(如就业率、失业率)一样重要的研究课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就业质量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地区或行业的就业,既包括数量,也包括质量。本文将在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就业质量的定义和理论内涵进行界定说明。根据定义选取评价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赋值,计算出各指标的综合得分。最后运用聚类分析对不同地区的就业质量状况进行划分,分析该划分结果并提出相关建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就业质量的研究源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随后陆续出现不同层次、方面的探索。微观层面上,在1979年,Mayo指出就业质量的内涵体现在就业者的薪酬激励、工作效率等方面。宏观层面上,就业质量的内涵不断发展完善。“工作生活质量(QWL)”是就业质量早期的雏形,由美国职业培训与开发委员会最早提出,它认为“工作生活”也存在质量问题。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需要有机结合,才能激发新的管理手段的出现。1995年,国际劳工组织提倡就业质量是以“核心劳动标准”提出的。在1999年,国际劳工组织首次提出 “体面劳动”新概念,并定义为“促进男女在自由、公平、安全和具备人格尊严的条件下获得体面的、生产性的可持续工作机会”。20世纪90年代后期,环境的变化和就业招聘的问题使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到工作质量领域上。在2000年,欧盟委员会提出了“工作质量”的概念。这是一个相对且多维的概念,既强调单个工作的特点,还强调整个工作环境的特点,进而协调劳动力的合理流动。随着人类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对就业的要求也随之增加。Schroeder.F.K 于 2007 年提出“高质量就业”,定义了就业质量的新标准,即“劳动者在某个工作岗位上,既能获得生活所需的劳动薪酬,又能获得挑战性和满足感的能力”。

国内对就业质量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主要集中在学术界。一部分是对国外就业质量概念的介绍分析,另一部分是学者结合研究内容和国内现状做出的就业质量界定和测度。虽然开始较晚,不过研究比较密集,层次也相对较多,主要集中在就业质量概念的界定、就业评价指标的测度和研究的群体。

2003年,张国庆对国际劳工组织提出的“体面劳动”概念和量化指标进行了介绍和概括性分析。2005年,刘素华提出就业质量的概念,即:就业质量是就业过程中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并取得报酬或收入的具体状况的优劣程度。2006年,魏明凯、房保安在刘素华提出的概念基础上,指出就业质量的概念是多方面的,包括工作质量、就业稳定性、劳资关系、福利和社会保障状况。2011年,秦建国提出就业质量是在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和发展条件下,以追求身心健康、社会交往和自我实现为宗旨,所能获得的工作优劣以及充分开发和利用所拥有的资源不断满足需求的程度。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20日前——完成选题的确定;

2.2022年12月11日前——完成开题报告;

3.2022年3月19日前——完成初稿,接受中期检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Stanley E. Seashore. Job satisfaction as an indicator of the quality of employment[J].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1974,1(2).

[2]ILO. Decent Work. Report Of The Director General[R]. Geneva.1999

[3]Mayo E. The Human Problems of Industrial Civilization[M]. New York: Macmillan, 197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