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有关代际流动性的问题不断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代际流动性是衡量一个社会公平与否的重要因素,而衡量代际流动性的指标是代际之间──即父母与子女之间教育或者收入的弹性或者相关性。如果代际之间的相关性越高,那么意味着这个社会的代际流动性越低。汪小芹(2018)在研究我国社会代际流动性时提出:代际流动性的核心问题在于子代经济机会的不平等在多大程度上由其家庭决定。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子代的生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父代的因素决定的,那么这将会导致低收入阶层的子女产生“读书无用”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进而造成一定意义上人力资本的流失。
代际流动性主要包含代际收入流动性,代际教育流动性,代际职业流动性等等,而代际收入流动性是代际流动性最直观的体现。由于较低的代际收入流动性往往会引发阶级固化的问题,加剧贫富两极化,从而形成“富裕的家庭愈加富裕,而贫穷的家庭也愈加贫穷”的局面,致使“富二代”和“穷二代”问题层出不穷,“寒门难出贵子”的社会悲剧不断重演。因此,较低的代际收入流动性使得贫富家庭的子女无法获得同等的经济机会,这显然有悖于我国所倡导的“机会公平”理念。除此之外,还会进一步加深阶级固化的程度,使阶级矛盾愈加尖锐,对社会的稳定性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由此可见,提高代际收入流动性对我国的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本篇论文旨在对比研究我国城乡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差异,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从而促进我国的社会公平。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构建父代与子代收入回归模型,分别针对城市家庭和乡村家庭做两次回归,此外将父代与子代是否同住作为二元变量加入回归,研究同住效应的影响程度以及对于城乡二者的影响差异大小。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代际收入流动性的测度主要通过代际收入弹性来体现,从国外研究来看,最早可以追溯到Becker和Tomes(1979),他们在人力资本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衡量代际收入流动性的理论框架,并使用代际收入弹性来度量代际收入流动性,代际收入弹性越高,子代收入受父代收入的影响也越大,对父代的依赖性也更高,因此代际收入流动性就越低,社会阶层固化现象也更严重。其后大量研究都通过测度代际收入弹性来测量一国的代际收入流动程度,以及社会公平状况。然而,上述研究中所使用的父代数据是某一年的数据,而不是运用的持久性收入,所以造成了比较大的误差,使得代际收入流动性偏小。Solon(1992)则避免了上述的误差,他运用两种方法来计算代际收入流动弹性,第一个方法是运用PSID数据库,第二个方法是运用TSIV两阶段工具变量方法来计算实际的代际收入弹性。由于发达国家的各类数据统计比较完备,相关研究基本上都是关于发达国家的代际收入流动性的测度,大都得出美国的代际收入弹性在0.5-0.6左右,阶层固化较为严重,而北欧国家相对而言代际收入流动性更强。
相比国外研究的完备性,我国关于代际收入流动性的研究开始地较晚,但近年来相关研究层出不穷,大多采用CHIPS、CFPS、CHNS、CGSS等数据库来进行研究,而研究方法也沿用了上述的弹性分析法,从王海港(2005)利用1988和1995年的城乡居民收入的调查数据,建立城乡居民子女对父代收入的回归方程,得出我国1988和1995年的代际收入弹性分别为0.384和0.424,姚先国等(2006)运用CHNS的数据估计出我国的代际收入弹性约为0.7,并且城市地区的代际收入弹性高于农村地区。再到后来,王美今等(2012)通过CHNS数据测度了我国居民的代际收入流动性系数,约为0.830,得出中国相比其他国家而言仍然是一个代际收入流动性较低的国家,周兴等(2014)利用CGSS数据测算得出的我国城乡家庭的代际收入弹性分别为0.40和0.28,代际职业传承对于农村家庭的影响要多于城市,但由于研究方法和数据的不同,对于我国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大小仍然存在不少争议。近年来,学者们为了解决代际收入弹性误差的问题,采取诸如加入年龄二次项,运用工具变量等等的方法来减少计算误差。此外,有些学者也开始采用新的度量指标来研究我国的代际收入流动性。例如,汪小芹(2018)采取国际社会经济地位指数(ISEI)来考察,由于该指数可获得性强,覆盖城市和农村的数据,能有效消除样本选择误差,最终得出我国的代际收入流动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从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机制来看,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代际收入流动性有所差异,这些差异主要来自于两个影响机制,分别是人力资本差异,先天性和后天成长环境差异。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12-2022.1 论文整体框架的构建及相关文献的阅读
2022.1-2022.2数据库相关数据筛选和匹配,实证模型的构建及回归分析
2022.2-2022.3论文初稿定稿
5. 参考文献
-
王海港.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的代际流动[J].经济科学,2005(2):8-25
-
姚先国,赵秋丽.中国代际收入流动与传递路径研究:1989-2000[C].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工作论文
-
汪小芹.中国社会代际流动趋势与结构分解[J].经济学动态,2018(11):59-7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