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满足观众对于虚拟游览的需要
虚拟现实技术带来的沉浸感是空前的,包括更精美的画面感受和更自然的人机交互,带给观众沉浸式的体验,使观众可以线上线下云游览博物馆。虚拟现实技术加持的数字博物馆,能够以多样化的形式、多变的视觉内容,满足观众多方面的需求,将枯燥的文字说明具象化。
(2)增添博物馆宣传维度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本篇论文以南京博物院数字展厅为例,综合运用传播学研究方法,研究虚拟现实技术对于博物馆线上以及线下的展览带来哪些创新和变革,阐述技术加持带来的更佳的视听效果,并思考未来虚拟现实技术与数字博物馆的进一步结合的方向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对数字博物馆搭建的理论基础上,首先剖析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念和相关意义,然后通过分析南京博物院数字展厅实例,找到虚拟现实技术在数字博物馆搭建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包括线上和线下两部分。最后,得出本文的一般性结论,提出未来虚拟现实技术与数字博物馆深入融合的方向性建议。具体来看,本文的主要内容阐述如下: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VR技术发展研究
国外的虚拟现实理论文献在尝试给VR产业的设计设定一个标准,如 Leap Motion公司的《Leap Motion VR Best Practices Guidelines》、伯克利大学论文《InteractionDesign For Mobile VR》和韩国弘益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等《VR experience design intangible space: Heritage alive》等文献提出了一些虚拟现实空间中的设计准则,能为我们在 VR设计上提供一定的参考。但因其主观性强、缺乏验证,仍无法形成系统化的指导型方法论。
国内在2015年后逐渐有学者认识到这一领域的研究性,编撰为书籍或期刊发表出来。陈蔚副教授在《论虚拟现实技术对认识论的影响》提出虚拟现实技术在认识上的三大影响:一是从广度和深度上拓展了认识客体,提高了认识主体的认识能力;二是连接了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提高了认识的精确度;三是加速了认识的发展。黄海学者在《虚拟现实技术》一书中从技术角度剖析了虚拟现实的原理,主要攻克三维模型技术方面的难题。张泊平在《虚拟现实理论与实践中》以实际案例分析虚拟现实关键技术,结合人机交互和三维建模技术设计实现虚拟现实的多种应用,例如,交互式教学辅助系统和古建筑数字化保护系统等。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参与式观察
此次研究主要通过研究南京博物院在数字化传播活动中具体的宣传、陈展、营销的方式,以此切入分析博物馆的数字化和数字化的博物馆特点、利弊等相关问题。在本次研究中,笔者通过南京博物院实地调查、对南京博物院的文物展陈方式、观众参展情况和展览宣传推广工作等进行深入观察和记录,掌握其在数字博物馆传播方面的相关资料,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具体分析。
(2)调查问卷法
5. 参考文献
[1] Evaluating display fidelity and interaction fidelity in a virtual reality game.[J] . McMahan Ryan P,Bowman Doug A,Zielinski David J,Brady Rachael B.IEEE transactions on visualization and computer graphics . 2012(4)
[2]数字博物馆沉浸式交互设计[J].尹珍.传媒论坛.2021,4(20)
[3]论虚拟现实艺术的“沉浸'[J].程赟,丁筑兰.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5)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