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进餐活动与幼儿的健康和生长发育息息相关,我国出台的一系列学前教育相关政策文件均强调了幼儿健康的首要地位,并对进餐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建议,以期引导保教人员及家长对幼儿实施科学、有效的进餐指导。2001年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行为指导纲要》健康领域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要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的保健教育”。在指导要点中也提出:”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保教常规行为细则(试行)》中也规定了幼儿园餐点环节幼儿、教师和保育员等相关人员的具体行为细则:保教合一”中的保育是以幼儿进餐活动为基点,也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政策文件中对幼儿科学进餐活动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适宜的指导能够提高幼儿的能力,还能推动幼儿个性的发展。一个人幼年时期的培养非常重要,这个时候幼儿的记忆力、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较强,如果教师和家长能够在这一时期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对幼儿以后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进餐活动指导的相关研究中,研究者们对教师指导的研究均涉及到了不同年龄班的教师。研究者史艳丽(2017)对大、中、小三个年龄班的幼儿教师指导行为都进行了研究;谢晓颖(2014)的研究也涉及三个年龄段的幼儿教师,并且在其研究中还对不同年龄班教师的教育行为进行了差异分析。郝冬辉(2019)则是在每个年龄段选取了一个年龄班,对三个班级的教师及保育员的指导行为进行观察。从研究的结构来看,史艳丽(2017)的研究中包含教师指导的时机、内容、方式和结果等方面。谢晓颖(2014)的研究主要从教育起因、目的、对象、行为、内容、结果等维度上展开。郝冬辉(2019)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对教师指导行为的观察去分析进餐活动中幼儿教师的指导观念。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某幼儿园进餐活动中教师指导行为作为主要的研究内容,从指导主体与对象、指导内容、指导方式和指导结果等方面分析幼儿教师在进餐活动中的具体指导行为。研究主要通过质性方式呈现幼儿教师指导行为的现状,并结合现状分析其指导行为的优势,发现存在的不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关于进餐活动中教师指导行为的思考与建议。
(二)研究预期目标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幼儿进餐教育、幼儿教师干预行为研究的相关文献了解有关幼儿教师在进餐活动中对幼儿的干预行为的研究现状。
2)观察法:对某幼儿园中班的幼儿教师在幼儿园组织的进餐活动中的干预行为进行观察,并进行分类记录。
4. 参考文献
[1] 段秀青. 大班幼儿进餐教育的现状研究[D].青岛大学,2020.
[2]何容. 小班幼儿良好进餐行为培养策略研究[D].天水师范学院,2020.
[3]蔡雄英. 小班幼儿进餐习惯培养的行动研究[D].成都大学,2020.
[4]校欣玮. 全人教育视野下大班幼儿自主进餐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9.
[5]隋洁. 小班幼儿进餐主动性与学习主动性的相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9.
[6]刘德泽. 3-4岁幼儿进餐教育现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
[7]史艳丽. 幼儿进餐环节中教师指导行为的个案研究[D].鞍山师范学院,2017.
[8]金鑫. 幼儿进餐活动组织现状个案调查[D].辽宁师范大学,2015.
[9]陈旭微. 幼儿家庭进餐行为主体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10]许琳琳. 幼儿家园进餐行为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4年3月12日之前,查阅相关文献,完成开题报告。指导教师下达英文论文的翻译任务。
2、2024年5月1日之前,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阅读相关文献,结合自己的选题,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采集并分析数据;在此基础之上完成论文初稿的撰写和英文论文的翻译任务,并及时填写论文指导记录表。
3、2024年5月15日之前,初稿形成后,发给老师审阅,根据指导老师的修改意见,反复修改。根据学校的统一部署,进入指定系统中检测论文的复制比(查重);复制比高于30%的,要进行修改。经指导教师同意,在毕业论文系统中,提交初稿。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