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理由:
近些年来,我国城镇化迸程的快速推进带来了一系列资源环境方面的挑战,其中土地资源问题尤为的突出。一方面,迅猛发展的经济社会需要大量的土地来承载,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愈发旺盛;另一方面,后备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亿亩耕地红线的严格性和城镇化进程扩张的迅速性决定了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城市土地供给日益受限。而相对于旺盛的需求,供给的有限性,使得土地资源稀缺问题日益严重。在很多相对发达的地区,土地资源已经成为限制城镇化进程推进的重要因素。
在此背景下,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合理引导城市土地的布局成为缓解城市用地供需矛盾,保障经济发展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本文将以江苏省作为研究对象,从城市土地消耗和供需角度分析了城市土地资源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并研究其内在的作用机理,总结其时空的演化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而为城市突破土地资源瓶颈的限制,并合理利用土地杠杆引导经济发展提供研究基础和有益的参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与写作提纲:
本文首先对已有的相关文献和相关理论进行梳理,然后从城市土地资源消耗角度和城市土地资源供需角度进行全面分析我国城市土地资源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揭示其内在的演化规律。因此,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具体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然后从土地资源的消耗强度和土地资源的收敛两个方面,对目前理论界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总结现有的研究的主要脉络和存在的不足,并基于此,得到的主要研究内容与贡献。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土地资源稀缺的度量方法研究来看,目前,理论界关于土地资源稀缺性的度量,较为接近和成熟的方法是运用生态足迹法计算出来的区域生态压力指数。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利用这个方法计算城市的生态租金,从而评价城市的生态压力。此外,多数学者通过运用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度等方法从侧面反映城市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也有学者运用土地经济学等理论分析城市土地资源稀缺性的现状、原因及影响,并在此础上致力于对房价、地价等方面影响的理论研究。本文将在已有的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探讨,考虑的是经济政策因素造成的土地资源相对稀缺性,并结合我国的土地供给体制,建立了我国政策背景下的城市土地资源稀缺度计算模型。以期为相关部门制定规划政策提供研究基础和有益参考,以此促进我国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从土地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来看,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提出了库兹涅茨曲线。该假说被广泛的应用于生态环境领域,以探讨环境污染水平与经济增长、城市化之间的关系。近几年来,张润森和刘伟玲等构建了建设用地比例、深圳市土地利用与碳排放强度之间的库兹涅茨曲线模型并验证了其存在性。此外,除了库兹涅茨曲线,也用学者运用其他方法揭示了城市建设用地、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这三者之间存在着均衡关系。因此,本文将基于建立的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稀缺度计算模型,然后从多个角度定量分析城市土地资源稀缺度与经济发展指标之间进行定量分析,并深入挖掘其内在作用机理,总结其规律性,以期为对策研究与政策制定提供更为扎实可靠的研究基础。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研究计划:
1.收集江苏省城市土地近年的土地消耗数据、国内外研究理论、江苏省统计年鉴等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2.对江苏省城市土地资源与经济增长的理论进行研究;
5. 参考文献
[1]朱志远,苗建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极化特征、不均衡性与空间收敛性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8,34(18):131-135.DOI:10.13546/j.cnki.tjyjc.2018.18.029.
[2]陈恩,董捷,徐磊.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时空差异与收敛性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8,34(03):316-321.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