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鞍街交通组织开题报告

 2022-11-27 14:13:5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次干路是城市中数量较多的一般交通道路,配合主干路组成城市干道网,起联系各部分和集散交通的作用,并兼有服务的功能。

随着交通量的增加,城市次干路出入口出现了交通拥堵,不仅造成与次干路相连接的主干路出现大规模排队,影响主干路的交通功能,严重时这种排队还会回溯到次干路,造成次干路的交通拥堵。

因此,在进行城市交通拥堵方案的评估时,对次干路的分析评价也具有很重大的现实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随着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居民人口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以及各种交通工具的数量也呈现出了高速增长的趋势,城市的交通系统需要处理的交通量压力也越来越大。

城市的交通系统以及相关的交通设施的发展逐渐难以与城市的交通需求量相适配,供需不协调也导致了道路交通的各种问题的出现,针对现有交通系统效率低下,组织管理水平较低的问题,提出有关科学合理的系统管理方法措施,发挥现有交通系统最大效率并完善交通组织设施仍然是我国城市交通管理组织设计上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次课题以鞭鞍街沿线的交通设施和囊括的交通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该路段的整体调查和数据采集、整理、分析,得到造成该路段拥挤现状的主要因素,并对其提出改善方案。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在进行道路的交通组织设计时,需要对道路现状进行数据收集等工作,康娟萍、王晓华、韩纪强学者在论文《浅谈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设计》中介绍到:(1)交通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城市车辆拥有量及车辆结构调查;交通流量流向调查;车速调查;过境交通量调查;灯管路口延误调查;交通管理设施与交通事故调查等(2)交通分析包括路网结构及道路条件(长度、宽度、交叉口类型)分析;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流量的时间与空间分布;路网高峰小时流量分析;主要交叉口流量、流向分析;出入境交通分析和出行分析等(3)交通评价计算主要路段及交叉口通行能力,采用饱和度(v/c)量化指标进行评价。

对于交通量、车速、延误的调查方法,徐良杰在论文《城市交叉口交通量调查方法研究》中写道:交叉口流量调查的测记方法有多种,主要包括:人工计数法、机械计数法、录像法和航摄法等。

人工计数法适用于任何地点、任何情况的交通量调查,机动灵活,易于掌握,精度较高,资料整理也很方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方案

道路的交通特性和交通管理控制程度某种程度上对道路拥挤有着重要的影响,本课题在掌握道路交通特性和交通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制定出科学有效的道路交通组织设计改善方案,提高整个鞭鞍街的交通通行能力和运输能力,解决该道路的交通拥堵问题。

鞭鞍街地处宏运大道和金盛路之间,是一条重要的次干路,长度只有350米,周边集中设置了居住用地和农贸市场等商业用地,加重了道路负荷,导致道路周期性的拥堵情况并且道路的使用效率也偏低,该课题旨在对该路段的各种交通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并参考国内外的成功案例和交通组织设计研究现状,找到解决鞭鞍街交通拥堵最适合的措施方案,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改善整个交通系统设施的运行效率。

技术路线如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工作计划

第1周 按指导老师的要求对指定的英文原文进行翻译,及时完成翻译工作;第2周 检索与阅读相关专业文献,构思文章的大概思路,写出文献综述,合理安排毕业设计的时间计划,按时提交开题报告;第3周 对国内外关于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设计的文献研究借鉴,分析并总结国内外城市道路交通组织优化情况及问题;第4周 通过借鉴国内外相关案例,总结次干路交通优化方法措施研究综述;第5周 利用Excel等软件对车流量等调查数据进行整理汇总;第6周 通过筛选和提取出来的数据,分析鞭鞍街道路拥挤特征; 第7周 对鞭鞍街道路交通拥挤的分布进行时间特征与空间特征的分析;第8周 研究鞭鞍街交通组织优化方案,及时与导师沟通、调整方案;第9周 对鞭鞍街道路交通组织优化方案进行评价;第10周 总结,撰写论文,完成论文初稿;第11周 请导师指导,修改论文,进行规范性检查,完善论文;第12周 毕业论文定稿并打印装订成册,毕业论文答辩资格审查,准备毕业论文答辩;第13-14周 论文答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