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背景:《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菲兹杰拉德的一部杰作,己被译成多国文字、多种版本,畅销海外。过去人们对《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研究多集中于文学角度,如象征主义;也有部分评价其中的某一两个译本,不是基于传统翻译理论就是没有任何理论作为支撑。所以,系统的研究各个译本也是大势所趋。
- 意义:阐释了目的论由于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带给翻译批评以新的认识并能够成功应用于文学翻译。希望本文的主要研究发现能有助于对目的论和《了不起的盖茨比》译本的进一步研究。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本论文以Fitzgerald, F. Scott的中篇小说The Great Gatsby的两种不同版本的中译本(巫宁坤版本、姚乃强版本)为研究对象,以目的论为理论依据,从以下几部分展开研究:1、介绍目的论和《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相关研究,并充分理解目的论的理论框架;2、对原作、原作者和译者进行研究,从而分别探讨不同译者的翻译目的,为下文分析做铺垫;3、借助目的论这一理论,将两种译本进行了系统比较分析,从语言学和文化两个层面,对译者在不同情况下,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进行了探究。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也贯穿于整个对比分析过程之中。4、总结对比中的研究发现,突出在小说的翻译中目的论的重要性。
预期目标:1、分析什么是目的论 2、他们各自的翻译策略是如何在语言和文化方面表现出来的 3、分析影响他们的翻译目的的因素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比较,与描述性研究相结合
- 研究步骤:1、分析目的论 2、比较两种译本是必要的,通过对两种译本进行对比,来发现由于作者个人目的产生的区别。 3、采用描述,运用了目的论的一些概念和规则来分析两种译本。4、分析原作者的语言特征,分析影响翻译目的的因素
4. 参考文献
[1]Fitzgerald, F. Scott. The Great Gatsby[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1925/ 2007.
[2]Chang Yaoxin(常耀信). 美国文学简史[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8 .
[3]Chen Yulongamp; Wang Xiaoyan(陈玉龙,王晓燕).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在中国的研究现状综述[J]. 外语教学与研究 , 2010(24)225-227 .
5. 工作计划
第七学期7-11周:论文命题与选题;
15-16周:学生根据教师下达的“任务书”,进行论文撰写的前期准备;
第八学期 1-4周:论文开题,写出开题报告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An 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Implications in Sports Terms and their Translation Strategies开题报告
- 目的论视角下演讲稿翻译研究——以美国总统演讲为例开题报告
- 现代化进程中的外国小说汉译研究:以美国小说为例开题报告
- >中女性形象的解析 Analysis of Female Images in Rip Van Winkle开题报告
- 《红楼梦》中熟语英译策略对比研究 A Contrastive Study of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Idioms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开题报告
- A Reading of Linda Hogans Mean Spir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vironmental Racism开题报告
- A Reading of Toni Morrisons Belov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vironmental Racism开题报告
- A Reading of Michael Clairtons State of Fea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vironmental Racism开题报告
-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xtbooks: A Case Study of PEP Textbooks开题报告
- Research on “Thematic English Assignment” in Junior High School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