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世界文化的融合和发展,中华文化的传播也是文化软实力的一种表现。习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到底是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围绕中国、时代和中国实际,梳理研究中国翻译史,构建和发展中国学派翻译理论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助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一环。
玄奘是五四运动前中国第一个翻译高潮的代表人物之一。一直以来,国内不少学者关注对其翻译思想和译场的研究,得出了诸多真知灼见。然而,对玄奘译场中许多更符合时代关切话题的研究仍有待扩充。因此,笔者对玄奘的译场进行梳理分析,关注翻译团队建设的经验及赞助者对翻译的操纵等问题,结合当下翻译现状探究玄奘译场的时代意义。在加快构建中国学派翻译理论和文化走出去的双重背景下,对玄奘译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译场是古代翻译佛教经籍的机构,由私人和团体组织或者国家出面设立。本课题选择最具代表性的玄奘译场作为研究对象,参考前辈们对译场的研究,结合玄奘的“求真喻俗”标准、“五不翻”原则和六种翻译方法,进一步探究玄奘的译场对“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翻译理论构建和翻译实践发展的参考意义。论文大概提纲为:
1.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采取分析、对比、总结归纳的研究手法,研读玄奘译场的相关文献,结合时代背景和当下翻译发展要求以及个人学习心得,参考前辈们对玄奘翻译思想和译场的研究成果以及各类翻译理论,从文化交流角度出发,研究玄奘的译场对当今中国文化传播的借鉴意义,并选取典型案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对中国古代译论的现代转化进行深入剖析。
研究步骤:
4. 参考文献
[1] WANG, Dongping(汪东萍). 佛典汉译传统研究——从支谦到玄奘[D]. 华东师范大学, 2012.
[2] LU, Qiuli(卢秋莉). 意识形态对唐朝译场的操控[D]. 广西民族大学,2012.
[3]BIAN, Lihongamp; LIU, Gang (边立红,刘纲). 论赞助人对佛经译场的影响——以玄奘译场为例[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2,9(11):108-109.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七学期
10-11周,论文命题与选题;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第一次面授;
15-18周,学生根据教师下达的“任务书”,进行论文撰写的前期准备。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An 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Implications in Sports Terms and their Translation Strategies开题报告
- 目的论视角下演讲稿翻译研究——以美国总统演讲为例开题报告
- 现代化进程中的外国小说汉译研究:以美国小说为例开题报告
- >中女性形象的解析 Analysis of Female Images in Rip Van Winkle开题报告
- 《红楼梦》中熟语英译策略对比研究 A Contrastive Study of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Idioms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开题报告
- A Reading of Linda Hogans Mean Spir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vironmental Racism开题报告
- A Reading of Toni Morrisons Belov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vironmental Racism开题报告
- A Reading of Michael Clairtons State of Fea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vironmental Racism开题报告
-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xtbooks: A Case Study of PEP Textbooks开题报告
- Research on “Thematic English Assignment” in Junior High School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