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温室菌是微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 把地球上人类不能直接食用的植物纤维等农副产品,变成蛋白质丰富、低脂肪、低热量、味道鲜美的绿色食品。目前我国食用菌生产大部分仍停留在家庭手工作坊式操作,生产设施简陋,工艺落后,规模小,产量低,效益差,质量差,是一种低产、低效和浪费资源的生产方式,与当今市场的要求及经济发展极不相符。工厂化农业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并且,食用菌这种微生物,对生长环境要求非常严格,不合理的环境会造成食用菌发育不良、生长缓慢、易滋生杂菌病虫害,严重地影响了食用菌产量品质色泽造成减产甚至绝产。温度是食用菌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食用菌菌丝的生长速度和分化,以及子实体的分化数量和质量。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温度,为食用菌提供最好温度的生长环境,无疑是提高食用菌高产的重要因素。世界发达国家正大力发展集约化的温室产业,温室内温度、光照、水、气、肥实现了计算机调控,如荷兰、日本、以色列、美国、加拿大等国是设施农业十分发达的国家,设施环境综合调控及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等都具有较高的。目前国外又在温、光、水、气、肥等主要生态因子复合控制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远程控制、生理检测及在线咨询等更先进的集成技术手段国内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食用菌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国和出口国。我国的食用菌生产主要依靠传统手工操作,生产效益低,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明显。工厂化生产能在可控环境条件下,周年持续稳定地生产出质量好、产量高的食用菌,对提高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食用菌生产的环境控制硬软件都比较缺乏。 因此要实现食用菌的工厂化生产就必须建立以计算机和各种传感器为主要构成的环境控制系统, 研究食用菌的生长与外界环境因子的关系, 将食用菌的生长参数可操作化,建立食用菌生长模型、环境控制模型及控制成本模型相结合的动态系统模型,提高食用菌生长环境的控制水平,以提高食用菌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强我国食用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1)研究内容:
设计一个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食用菌温室控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食用菌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认真研读任务书的要求,调研和收集设计过程中可能使用的资料、例图,熟悉所用单片机的基本原理,了解该单片机的硬件组成和结构,熟练掌握单片机的编程方法。了解各参量的检测方法与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对不明白的部分通过查阅资料,向指导老师请教,和同学讨论解决。具体分为以下步骤:
(1)设计出整个系统的框架
(2)查找并收集各种食用菌生长的环境
4. 参考文献
[1]宋玉清, 陈维斌. 国际食用菌产业发展动态及对开展食用菌研究的建议[J] . 辽宁农业科学, 2004.
[2]张晓文. 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J ] . 农机推广与安全, 2006.
5. 工作计划
(1)2022.3.04-2022.3.09 查阅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2022.3.10-2022.3.30 硬件功能分析,熟悉MCS-51系统指令及编程语言
(3)2022.4.01-2022.5.01 设计电路原理图、编制应用程序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