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的问题及对策开题报告

 2023-02-23 10:43:0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我国国务院、中国人民银行、原银监会和银保监会于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发布一系列控制影子银行规模的监管规则。自2017年集中整治以来,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具体而言,我国影子银行发展及其监管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2012-2016年,影子银行发挥对传统银行业信贷供应的补充作用,拓宽了融资渠道,其规模以及与银行间的相互关联性显著增长。2017-2019年,监管机构加强监管,控制影子银行的规模及其与银行间的相互关联性,以避免影子银行引发系统性风险。2020年至今,信贷环境趋于宽松,影子银行活动有所反弹,但监管机构正在将重心转回控制金融体系风险,恢复对影子银行的严格监管。在过去近十年时间里,我国监管机构相继出台各类影子银行监管法规,但是截至2019年底,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仍高达84万亿元,这意味着影子银行短期内不会彻底消失,将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部分与传统金融中介长期共存。因此,影子银行受到持续监管是避免影子银行引发金融危机,推动影子银行发挥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的关键。然而,影子银行产品跨行业、市场跨国界的特征,凸显出现行监管体制的缺陷与不足。中国的影子银行还处于初期阶段,与国外比较成熟的影子银行明显不同。作为金融革新的产物,影子银行在回避金融机构监督、抵消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限制效果、扩大金融市场的银行系统风险等方面产生了负面影响。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 研究内容

随着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影子银行已经渗透到我国各个层次的金融市场和所有规模水平的金融市场,在日本、中国等国家的金融市场中,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能够大幅提高金融产品的创新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对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以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的问题及对策为研究对象,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2)写作提纲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大量国内学者对影子银行及其影响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童梦华、李阳和于建玲(2021)采用条件风险价值法,分析2007-2017年中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并度量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姜少华、刘康波和刘伟(2020)分析影子银行和其他融资方式的替代效应,发现商业银行的扩张在短期内可以对大中型企业产生较为明显的激励作用,影子银行的扩张可以刺激小企业的发展。此如果企业开始寻求对商业银行贷款的支持,影子银行系统的渗透率将迅速下降。虽然影子银行业务短期内会对商业银行造成外部冲击,但从长期来看,无论是大中型企业还是小企业,都继续依赖商业银行进行外部融资。刘向华和黄北林(2019)使用2007-2016年的数据来衡量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的风险过度效应。实证研究表明,风险赌徒效应最明显的是信托业,其次是证券业,最后是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股份制银行的赌博风险最高,其次是城市商业银行,国有银行的赌博风险最低。马德功,赵欣和韩锡坤(2019)讨论影子银行在商业银行风险传播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影子银行是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产生根源之一。根据马德功,赵欣和韩锡坤(2019)的结论,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债务投资等领域之中直接或间接扩大了影子银行规模。

(2)国外研究现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3月10日前,进行基础材料的收集,完成开题报告,提交指导教师。

2022年4月20日前,完成论文初稿。外文翻译;确定论文的详细写作提纲。

2022年5月16日前,完成论文修改、定稿、外文文献翻译工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 胡利琴, 陈思齐. 利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影子银行发展及其风险效应——基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分析视角[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20(1):34-44.

[2] 李苍舒. 中国现代金融体系的结构、影响及前景[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5(02):36-53.

[3] 刘骅, 卢亚娟. 金融环境视域下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影响因素分析[J]. 现代经济探讨, 2019, No.448(04):54-5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