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1世纪,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中国的经济融入国际经济的大环境中。外汇储备是考察一国对外经济的重要指标,持有外汇储备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保证国际贸易的支付,更重要的是为了应对国际经济环境所带来的不利冲击、稳定本国汇率,从而达到稳定国内经济的目的,因此,外汇储备已经成为了对付投机资本冲击和稳定国内经济的有力武器。
所谓外汇储备,是指由各国官方持有的可兑换货币及其他短期金融资产,它是当前国际储备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国家宏观调控实力的重要标志。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末,中国外汇储备已达到28 473亿美元,居世界第一。外汇储备的持续大幅度增加,大大增强了我国对外支付能力,提高了我国综合国力,提高了我国在国际经济政治交往中的地位,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相应的作用和在国际交往中争取应有的权利赢得了一定的主动。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直接参与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外汇买卖活,国家外汇储备及其增减对我国货币供应的影响不仅直接、迅速,而且有力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下,虽然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但是外汇储备量仍然保持增长。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外汇储备反映了一个国家调节国际收支和稳定汇率的能力,标志着一个国家的金融实力和国际经济地位。但是,外汇储备并不是越多越好,巨额的外汇储备可能给我国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巨额的外汇储备不仅仅增加了持有成本、削弱了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和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同时还会带来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等负面影响,损害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就外汇储备管理进行论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问题,二是外汇储备的结构问题。首先是对外汇储备进行概述,包括外汇储备及其他国际储备形式的职能等。其次是对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进行分析,阐述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内涵,并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对影响外汇储备规模的因素进行分析,为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适度提供了理论上的参考。再次是结合中国外汇储备的世纪情况分析中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对我国的外汇储备历史情况及现状作一个简要的介绍,并分析其原因,并探讨其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最后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管理提出几点政策建议。最后是对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结构问题的分析,针对我国外汇储备结构的实际情况,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选择的资产储备形式选择进行分析,争取拥有最合理的币种结构。
我国外汇储备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有:
1、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带来通货膨胀等一系列的问题。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原芝加哥大学约翰逊(H.G.Johnson)教授提出了用储备/广义货币这个比值来确定外汇储备规模的合理区间,国际收支如果用货币现象来解释的话,顺差便是本币需求大于供给,逆差则是供给大于需求。
H.M.Markowitz(1952)和J.Tobin(1956)提出了资产组合理论,即把外汇储备看成一种资产财富,降低持有风险和获取收益的办法是资产的分三组合,即风险既定的前提下实现收益最大化,或在预定的收益预期下使风险降到最低。
王国林(2003)使用国际交易限制、汇率、利率、新增外汇触笔来源和经济政策首要目标这五个标准,定性分析研究了中国外汇储备,最后定论其结果为充足。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阐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对外汇储备进行概述,对外汇储备及其他国际储备形式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对我国外汇储备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我国外汇储备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
5. 参考文献
[1]吴念鲁.重新认识我国外汇储备的管理与经营[J].金融研究,2007(7).
[2]王大贤.我国外汇储备管理面临挑战.上海投资,2009(3).
[3]丁志杰.六招化解外汇储备失控风险.中国证券报,2007(3).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