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零售业发展的区域特征与差异研究开题报告

 2023-01-31 09:27:4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零售业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是反映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根据这一背景,我们就此可以选取江苏省进行分析研究,根据江苏省地域划分可以分为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因为苏南、苏中、苏北呈现明显的梯度经济特征,这又可以看作是中国东、中、西部区域经济的缩影。

因此,我们在研究江苏省零售业发展的区域特征与差异时,这个研究同样也对缩小全国零售业发展的区域差异有作用,对实现协调共同发展也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本文大概从四个方面来分析江苏省零售业发展的区域特征与差异研究。

具体如下:1、我们可以先从江苏省零售业的发展环境与发展概况来进行具体分析,先对其省内具体的发展环境进行一个分析比较或者还可以从江苏省外部的环境进行分析也可。

2、第二我们可以从江苏省零售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入手,研究江苏省目前到底存在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并且可以给出相应的对策。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Kenneth J. Arrow(1962)选取了英国牛津零售业发展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发现英国零售业发展也存在区域差异,而且差异比较明显。

Masahisa Fujita(2007)通过分析新经济发展,对于零售业发展给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布局不合理、分布不均等问题,此外,该文还深入探讨在使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时,不可控制变量对区域差异产生的可能影响。

后来越来越多的学者针对影响零售业发展的区域特征差异的各类具体因素进行了探索,如一些外生变量、市场因素、历史因素、环境因素、政策方面的因素等都很有可能对零售业发展产生非常剧烈的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10日--2022年11月15日(本学期第十三周)--与指导老师见面,讨论论文选题并确定为江苏省零售业发展的区域特征与差异研究,并且确定论文写作的进度计划;2.2022年11月30日前--按照指导老师指定的范围广泛收集与选题有关的资料,了解本选题的研究现状与水平,找准论文研究的切入点,大量收集关于江苏省零售业发展区域特征与差异研究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撰写开题报告交给指导老师审定;3.2022年3月18日前--根据修改好的开题报告中的论文框架,开始着手初稿的写作,在此期间,要广泛收集、补充相关资料,必要时要进行实地调研,可以在江苏省各区域进行实地考察得出研究成果,积极和指导教师取得沟通,在此基础上完成毕业论文的初稿以及中稿工作;4.2022年4月30日前--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论文修改、定稿、外文文献翻译工作;5.2022年5月25日前--要完成所有资料的整理、装订工作,完成答辩环节工作,成绩发布;6.2022年6月20前--完成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评选工作;7.2022年6月10日--6月30日:院系完成论文工作总结、遴选参评省优论文、督导组毕业论文校内抽检工作。

对于本论文的完成,我所需要做的具体如下:(顺序从左至右)确定论文题目--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和目标--研究的可行性分析--静态分析、动态分析--文献调研--文献整理分析--研究江苏省零售业发展现状、问题与缓解差异的对策--进行江苏省区域特征与差异研究分析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分析--归纳、整理、分析--整合,文章撰写

5. 参考文献

[1]侯立松.全面开放背景下江苏零售业发展态势与战略[J].商场现代化,2005,(25):32-34.[2]侯立松.江苏零售业业态结构和布局的调整与优化[J].商场现代化,2005,(28):27-29.[3]郝宏桂.区域特征与江苏沿海开发战略的选择[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9,(01):90-94.[4]张华兵.基于分形理论的江苏沿海农村经济发展差异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06):12-14.[5]黄雪琴.江苏全球化程度的空间分异与江苏区域经济差异关系的实证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06,(05):156-165.[6]吴宇晗.江苏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及分类研究--以江苏省13市为例[J].技术与市场,2009,16(10):40-41.[7]王思.浅析江苏区域经济差异的成因以及对策[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01):231-232.[8]吕满满,谢呈阳.江苏省南北经济差异的实证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6,(06):35-36 60.[9]杨犇,谭会慧,朱小平.基于GIS的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差异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0,(03):23-25 22.[10]王晓婷,王姬,王珊.新时期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OL].现代商贸工业,2015,(25):1672-3198.[11]张兆同.促进苏南产业向苏中和苏北转移的思考[J].现代经济探讨,2007,(10):72-75.[12]简晓彬,沈正平,刘宁宁.苏北与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及成因探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7,(02):53-59.[13]缪维维,章一鸣.苏南、苏中和苏北经济发展差异分析[J].经济论坛,2008,(02):21-24.[14]欧向军,沈正平,朱传耿.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空间分析[J].经济地理,2007,(01):78-83.[15]陈利元,冯国民.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江苏经济增长作用的区域差异分析--来自苏南、苏中、苏北的经验分析[J].金融纵横,2009,(02):13-16.[16]金巧兰.苏南、苏中和苏北对外开放度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江南论坛,2005,(12):17-19.[17]Masahisa Fujita.Towards the new economic geography in the brain power society[J]. 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2007,(37):482-490.[18]Kenneth J. Arrow.The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Learning by Doing.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62,29(03):155-173.[19]耿春燕,余佳佳.江苏区域经济差异的测度与分解--基于theil-T指数[J].当代经济,2015,(28):128-129.[20]胡章俊.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与协调机制研究[J].江南论坛,2007,(10):18-22.[21]梁祺,王慧敏,张显清.江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成因的实证分析[J].江苏商论,2004,(01):126-12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