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本课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应用前景等(列出主要参考文献)研究进展1.微丝骨架及微丝骨架标记探针细胞骨架(cytoskeleton)是穿越细胞质的纤维状蛋白质多聚体,包括微丝(microfilament, MF)、微管 (microtubule, MT)、中间纤维 (intermediate filament) 这三类主要成分。
微丝又称肌动蛋白纤维 (actin filament, F-actin),是植物、动物和真核微生物中高度保守、普遍存在的聚合物。
细胞中存在着两种形式的肌动蛋白,一种是球状的单体肌动蛋白 (G-actin),一种是纤维状的肌动蛋白多聚体(F-actin) (图1-3)。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建立高效的蒺藜苜蓿遗传转化体系,将微丝骨架标记探针Lifeact-EGFP转化蒺藜苜蓿,通过分子鉴定最终获得转基因再生植物。
研究内容1.lifeact-eGFP载体的构建通过引物直接将lifeact引入在EGFP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前面,再将Lifeact-EGFP连接入pCAMBIA3300载体,以bar基因为筛选标记,采用Basta筛选转化子。
2.lifeact-eGFP转基因蒺藜苜蓿的获得大量扩增农杆菌后,用农杆菌侵染蒺藜苜蓿叶片,并将两者放在暗处共培养三天,再将叶片分化为愈伤组织,培养愈伤组织并筛选阳性植株,进行光下再生。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技术路线研究方法1.lifeact-eGFP载体的构建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其包含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
4. 研究创新点
特色或创新之处 过去的研究发现,微丝骨架通过调控根毛的卷曲过程参与根瘤菌共生固氮过程。
但在这个过程中微丝是如何调控其动态变化进而调控根毛卷曲还并不清楚。
本研究拟通过将微丝骨架marker基因lifeact连接GFP转化为蒺藜苜蓿,获得转基因植株。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5年11月2015年12月 构建lifeact-eGFP载体,并用蒺藜苜蓿叶片消毒后与农杆菌共培养完成侵染;2015年12月2016年1月诱导其分化为愈伤组织,并培养筛选阳性植株2016年 1月2015年 2月获得lifeact-eGFP转基因蒺藜苜蓿;2016年 2月2016年 3月对转基因蒺藜苜蓿进行PCR分子检测,并进行荧光观察2016年 4月2016年 5月毕业论文定稿,进行毕业答辩。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