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科牧草的耐盐性研究进展及耐盐资源的筛选开题报告

 2023-02-19 20:33:06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研究意义: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耕地保有量为18.24亿亩,这其中包含相当大面积的盐碱化土地。在耕地有限的情况下,必然需要开发利用盐碱地。然而盐碱地的农作物产量往往较低,甚至不能种植,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和改良盐碱地是农业生产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而利用和培育耐盐、抗盐植物被认为是改良盐碱地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

豆科牧草作为优良的豆科绿肥作物,在种植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豆科牧草是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的优良牧草,种植豆科牧草可以起到改良盐碱地土壤的作用,随着豆科牧草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许多研究表明将豆科牧草与其他农作物套作、间作能够有效提高作物产量。豆科牧草还具有耐盐性这一优点,因此很适合用于盐碱地的作物种植,但是目前实际用于盐碱地种植的豆科牧草种类却十分有限。随着我国土壤盐渍化日渐严重,急需适宜盐碱地种植的豆科牧草新品种。本研究综述了耐盐性差异明显的豆科牧草材料在盐胁迫处理后的表型和生理变化,以期筛选出耐盐性强的豆科牧草资源,并初步阐明豆科牧草响应盐胁迫的生理机制,为增强豆科牧草的耐盐性提供理论依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一、研究目标:

本实验以豆科牧草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豆科牧草资源进行萌发期和幼苗期的盐处理试验,明确豆科牧草耐盐性鉴定所需的最适盐浓度,并综述盐胁迫对豆科牧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及不同耐盐性豆科牧草的形态和生理差异,为豆科牧草资源在盐碱地的栽培利用和耐盐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内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一、研究方法:

1. 盐胁迫处理方法:发芽试验采用纸培法,在发芽皿中加入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浓度梯度为0、200 mM。苗期试验采用土培盆栽法,在穴盘中加入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浓度梯度为0、150和250mM。

耐盐性筛选适宜盐浓度划分:(1)耐盐适宜浓度:相对发芽率达75的盐分浓度;(2)耐盐半致死浓度:相对发芽率达50的盐分浓度;(3)耐盐极限浓度:相对发芽率达10的盐分浓度。发芽试验选取间于极限浓度与半致死浓度的盐浓度,苗期耐盐性筛选适宜盐浓度根据不同苕子资源盐胁迫后表型差异是否理想确定。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目前对于豆科牧草耐盐性的研究比较广泛,从豆科牧草不同生长发育时期耐盐性的研究,到不同种类豆科牧草耐盐性的研究均有涉及。苕子作为我国常见栽培的豆科牧草之一,其耐盐性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然而,关于苕子耐盐性的研究虽有一定的进展,但是并没有针对苕子资源耐盐性的系统而全面的研究,很多对于苕子耐盐性的研究只是浅尝辄止,选取的品种不能完全代表苕子资源的特点。因此本实验聚焦苕子这一种质资源,选取了多个苕子品种进行发芽试验和苗期比较试验,力求对苕子资源的耐盐性作一次比较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填补目前苕子耐盐性研究的空白。通过对不同品种的苕子进行种子萌发期和幼苗期的耐盐性研究,以期筛选出苕子萌发期和幼苗期最适宜的盐浓度,探究盐胁迫对苕子种子萌发和幼苗期的形态、生理性状影响,为苕子资源在盐碱地的栽培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9年12月—2020年1月 阅读专业文献,在预实验后,对不同的苕子种子进行不同浓度梯度盐溶液处理,观察并记录发芽情况

2020年1月—2020年3月 继续进行不同浓度盐溶液处理下的苕子发芽试验,计算发芽率和相对发芽率,预测不同苕子发芽的最适盐浓度范围

2020年3月—2020年4月 观察并记录不同浓度盐溶液处理下的幼苗的生长差异,盐胁迫对幼苗生理性状的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