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AD 是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脑内出现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NFT)和老年斑(amyloid plaque)是这一疾病的主要病理特征,且普遍出现脑萎缩,大脑突触和神经元明显减少。患者患病初期会出现记忆力下降,随后患者会逐渐出现语言障碍,方向感消失,剧烈的情绪波动,幻视幻听以及行为意识混乱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目前临床上用于AD的治疗药物主要是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但其只能通过改善病人的认知能力来缓解病情,无法从根本上治愈该疾病。
大脑细胞外出现淀粉样斑块(老年斑)是AD的重要病理特征,其主要组成部分是β淀粉样多肽(β-amyloid peptides,Aβ)。Aβ由β前体样蛋白(APP)水解形成,而处于上游的β分泌酶(β-site APP cleaving enzyme l,BACE1)是Aβ形成过程中的关键限速酶。因此,BACE1抑制剂已经成为预防和治疗AD药物的研究热点。
由于AD的发病机制复杂,其治疗药物的研究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靶点,而是向双靶点或多靶点共同作用的研究方向发展。
2. 文献综述
具有抗氧化能力的BACE1抑制剂的设计、合成与活性评价
14药学 孙颖 042014105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1、 研究方案
(1)单一靶点的药物对疾病具有非常高的选择性,但是临床研究发现,对于一些疾病采取作用于多靶点的药物可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本课题基于大量文献及结构筛选,设计具有自由基清除能力的BACE1抑制剂
(2)具有自由基清除能力的BACE1抑制剂的合成路线探索,及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4. 工作计划
2022年1-2月 文献调研,熟悉课题研究背景,撰写综述
2022年3-4月 合成目标化合物
2022年5-6月 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活性评价5. 难点与创新点
作用于单靶点的药物,具有高度选择性,对疾病的治疗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由于AD的发病机制复杂,其治疗药物的研究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靶点,而是向双靶点或多靶点共同作用的研究方向发展。
AD患者脑内部的高氧耗以及内源性活性物质的缺损,使得其中枢神经系统极易被自由基损害,并且自由基可引起Aβ的沉积。
本课题以BACE1和自由基作为靶点,将BACE1抑制剂和自由基清除剂芳香酸进行分子杂合,设计了氨基吡啶类化合物,并对所设计化合物进行活性预测。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