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内容:通过对某院全肠外营养支持处方进行回顾性数据分析,对其临床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和判断,发现临床用药问题,对今后提高营养支持水平有很大益处。
意义:全场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是指所有营养素完全经肠外获得的营养支持方式,用于无法经胃肠道摄取或摄取的营养物质无法满足自身代谢需要的患者。
全肠外营养液是将机体所需的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乳、维生素、微量元素、电解质和水等七大营养要素按比例在严格无菌的环境下按要求配置于3L营养袋中,然后将其经外周静脉或中心静脉输入体内,以及提供提供机体营养需求。
2. 文献综述
摘要:临床营养支持治疗有肠内和肠外两大途径,当胃肠功能严重障碍时,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可以提供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预后,有些患者甚至可以赖以生存。
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随着营养支持治疗领域新理念的不断完善与更新,全国各地医疗机构对肠外营养的规范化管理日渐重视。
由医师、药师、营养师、护师及其他相关医疗工作者等跨学科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营养支持团队(nutritionsupport team,NST),以标准化流程指导营养支持治疗的各个环节,优化营养相关综合管理成为临床营养支持治疗的新方向。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五月到十一月在我院住院使用全肠外营养支持患者85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05例,女445例。
1.2方法1.2.1 营养风险评估方法 患者入院后应用营养风险筛查表即NRS2002(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其内容包括疾病严重程度(0-3分)、营养状况评分(0-3分)、及年龄评分(0-1分),总分0-7分,根据Kondrup等的研究及欧洲营养学会的指南,营养分析按评分≥3分为有营养风险,根据营养风险评估结果定制个体化的营养治疗方案。
1.2.2 营养支持方法 使用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将葡萄糖、20%脂肪乳、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配置成全肠外营养液,经中心静脉导管10到12小时由输液泵匀速输入。
4. 工作计划
1.20-1.31 查阅并整理文献资料2.7-3.7 完成开题报告3.8-5.31进行课题实验6.1-6.9 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5. 难点与创新点
本课题,通过研究肠外营养支持处方的合理性不仅可以及时发现临床用药存在的问题,还可以提高肠外营养支持的治疗水平。
通过对肠外营养支持患者最终的身体营养参数观察,可以更进一步的体现肠外营养支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尤其是对危重患者的治愈和康复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