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财务舞弊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自资本市场建立至今,国内外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丑闻频频发生,从二十年前的美国安然事件到近年来国内的蓝田股份、绿大地、康美药业、康得新事件,不仅给利益相关者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而且影响企业和行业的持续发展,并且予以证券市场痛击,引发财务信息诚信危机。随着科技水平日新月异,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加持下,财务舞弊手段愈发多样化、复杂化、隐蔽化。2020年3月,新《证券法》正式施行,为治理财务舞弊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在舆论谴责和监管惩处的双重压力下,依然有不少企业“顶风作案”“前赴后继”。
2019年5月17日,瑞幸咖啡在美成功上市,从创立到IPO,仅仅花了17个月时间,形势一片大好。然而2020年4月2日,瑞幸咖啡自爆财务造假22亿元,上市一年便惨遭退市,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具有研究分析的价值。本文以GONE理论为基础,深入剖析瑞幸咖啡的舞弊动因,根据结论提出一些治理建议。希望能够以瑞幸咖啡作为反面案例,为财务人员和上市公司敲响警钟,推动市场经济走健康发展之路,重振广大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从以下五个部分就瑞幸咖啡财务舞弊事件进行分析研究:
第一部分:引言。对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进行了简单介绍。
第二部分:文献综述。从舞弊动因、手段和治理三个方面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了评述。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舞弊动因研究 樊家君,郭寒笑(2017)对舞弊的动因归纳如下:一是企业内部的融资需求,二是追求利益最大化,三是社会外界的不正之风对财务人员内心的侵蚀。胡华夏和刘雯(2018)运用扎根编码技术,研究得出舞弊行为受文化、动机、机会、收益权衡四因素影响,且在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影响程度各不相同。郑丽萍和赵杨(2020)提出,上市公司的高管是财务舞弊行为的主要实施主体,高管等关键人员失信是造成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重要原因之一。孔晨(2020)认为不同风险偏好的管理者舞弊倾向大相径庭,检验表明,愤怒和愉悦状态下的管理者舞弊倾向明显大于恐惧状态下的管理者。文炳洲和焦少杰(2020)基于2008—2017年证监会处罚公告书,研究发现财务舞弊的诱因是多方面的,利益驱使和中介机构配合最为关键,投机心理作祟、市场监管乏力及违法成本极低起辅助作用。 Bologna G.J.amp; Lindquist R.J.(1999)提出著名的“冰山理论”,把舞弊比作海平面上的一座冰山,客观且容易鉴别的组织内部管理制度处于海平面之上, 而价值观、情感等主观因素是隐藏在海平面以下,且更为危险、更值得关注。Sawyer L.首先提出,异常需要、动机和合乎情理是舞弊行为发生的三个诱因。Albrecht W.S.(1995)在此基础上提出舞弊三角理论,归纳出压力、机会和借口三个因素。Bologna G.J. et al.(1993)提出GONE四因子理论,认为舞弊由G(贪婪)、O(机会)、N(需要)、E(暴露)四因素共同作用造成,这也是Bologna G.J.首次提出“暴露”因素。基于GONE理论,Bologna G.J.et al.(2005)发展提出风险因子理论,认为舞弊动因由个别风险因子和一般风险因子组成。个别风险因子与行为人有关,一般风险因子则是与组织有关。Nindito M. (2018) 采用欺诈五角大楼模型,运用逻辑回归分析来对财务舞弊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压力、机会、合理化、能力和傲慢五个因素会造成财务舞弊。 (二)舞弊手段研究 国际审计准则第240号(2004)专门强调收入确认可能伴随的舞弊风险,认为收入操纵作为常规舞弊手段之一,具有广泛而重大的影响,同时隐蔽性高。而朱锦余和高善生(2007)却有不一样的看法,他们基于证监会处罚公告,将上市公司舞弊类型分为虚假利润表、虚假资产负债表和虚假披露,研究得出虚假披露最为广泛。虚假利润表的常见手段为多列收入少列费用、虚增投资收益、少计减值准备。资产负债表造假的主要手段是虚增资产和股东权益、虚减负债。虚假披露常见手段包括隐瞒对外担保、隐瞒与关联方的资金往来、隐瞒股权或资产质押、隐瞒法律诉讼。刘元等(2015)也持有相似观点,他们认为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存在财务报表附注舞弊偏好。原因是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舞弊难度更高,性质也更严重,因而更倾向于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虚假披露相关会计信息和隐瞒披露重大事项。刘石球(2016)深入剖析虚构经济业务方式,具体包括:一、虚构客户和供应商,利用空壳公司或关联公司、海外客户和供应商;二、虚构资金流,大量使用现金交易、伪造银行对账单及资金进出凭证;三、消化虚构资金,虚增应收款、存货、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黄世忠等学者(2019)发现同一家上市公司采用多种舞弊类型,同一种舞弊类型采用多种手法,舞弊方式有复杂化、隐蔽化趋势。梁爱华和廖海华(2019)将财务舞弊手段分为两大类:一是虚构经济业务方式,常见的有虚构合同,虚增银行存款,虚增预付账款、应收账款、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二是非虚构经济业务方式,包括提前确认收人,少计减值准备,虚减、前移或后推成本、费用。 (三)舞弊治理研究 刘媛(2012)提出要发挥董事会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设审计委员会独立于管理层;发挥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内部监督作用,使报酬与提出有价值的监督意见成正比。吴芃等人(2018)研究证实,媒体关注能够对财务舞弊进行有效的外部监督,媒体的高关注度、负面报道倾向能有效抑制舞弊行为。余思明等人(2020)认为,管理层业绩目标能够起到降低财务舞弊概率的作用。研究表明,管理层业绩目标一般较历史基准或行业平均水平设定的要高,股东会投入更多关注,有利于约束财务舞弊行为,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从而降低财务舞弊概率;为完善公司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李红雨(2020)依托大数据时代背景,提出“业财融合”思想。各部门加强沟通合作,整合和共享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避免企业账实不一致;倒逼企业财务管理的优化升级,“业财融合”对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这势必会促使人员素质和财务质量的提高。 Wei S.et al. (2017) 认为外部控制实际上可能与预期效果相反,通过完善外部治理监督机制,减少外部压力,反而可以阻止经理人参与不良的财务行为,减少财务舞弊的发生。Ghafoor A. etal.(2019) 提出保障女性在董事会中的比例,女性能够提供多样化,要求不同的视角,并帮助做出明智的决定,有效减少财务舞弊的可能性。Heese J.et al.(2020)回归测试结果表明,司法部(美国政府诉讼部门)的公共执法对欺诈的威慑作用大于举报人的私人执法。司法部的干预影响欺诈环境,促使公司改善员工关系、内部控制和董事会独立性,从而减少欺诈行为。Delphine S. et al.(2020)认为,一方面加强公众监督可减少财务误报,另一方面,公众监督也增加了投资者对收益的重视,反过来又增加了财务误报的可能性。因而两者之间的是非线性关系,随着公众监督水平的提高,财务误报先增加,达到峰值,然后下降。 (四)文献评述 上述文献从财务舞弊动因、手段和治理方式分别进行做了阐述。财务舞弊的成因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包括利益诉求、内部控制失灵、治理结构不合理;外因包括竞争压力,中介机构配合,外部监管和处罚不到位。财务舞弊主要分为资产负债表造假、利润表造假和虚假披露三大类,常见手段有虚增收入、少计费用、隐瞒关联交易等,但在实践中这些手段变得更复杂更隐蔽。财务舞弊的治理面临更高的要求,目前多采用内外结合方式,企业设立有效的内控体系和合理的股权制衡模式,社会发挥多方监督力量,政府适度干预,完善法律法规,提高违法成本。 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财务舞弊研究的对比发现,国外学者偏向于运用逻辑模型整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而国内学者则偏向于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国外研究起源早,已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而国内更多地是基于国外研究成果进行拓展性研究。
|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二、文献综述 (一)舞弊动因研究 (二)舞弊手段研究 (三)舞弊治理研究 (四)文献评述 三、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 (一)财务舞弊概念的界定 (二)GONE理论及其优势 四、瑞幸咖啡财务舞弊案例研究 (一)案例公司简介及选取依据 (二)财务舞弊事件始末 (三)舞弊手段分析 1.虚增销售收入 2.虚增其他产品收入 3.虚增广告费用 4.隐瞒关联方交易 (四)舞弊动因分析 1.G(贪婪)因素分析 2.O(机会)因素分析 3.N(需要)因素分析 4.E(暴露)因素分析 五、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治理建议 1.加强文化建设,遏制个人贪婪 2.优化治理结构,减少舞弊机会 3.制定合理战略,降低不良需要 4.完善监管环境,提高舞弊成本
|
5. 参考文献
[1]樊家君,郭寒笑.浅析财务舞弊的动因及对策[J].当代会计,2017(05):16-18.
[2]胡华夏,刘雯.从企业生命周期角度分析财务舞弊影响因素及演化[J].财会月刊,2018(14):101-108.
[3]黄世忠,叶钦华,徐珊.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特征分析——基于2007年至2018年6月期间的财务舞弊样本[J].财务与会计,2019(10):24-28.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