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安然、世通等一系列重大财务欺诈案件的发生,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及其披露成为国内外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再加上最近几年我国上市公司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所占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本研究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角度出发,以文献研究的归纳和分析作为研究方法,将国内外信息披露研究进行综述,并详细的分析我国上公司的影响因素、现状等,希望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和信息披露的方案提供一点参考和借鉴。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概念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主要分为三个方向研究:一是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于信息提供是否是自愿进行了研究,这类研究在整个研究领域都是非常多见的,比较早的研究是Jensen Michael C,Rama(1976)进行检验分析。二是成本,主要有三个方案--美国2002年7月通过并颁布的《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 SOX法案)后,这个法案对于美国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杜绝或是减少,有着很好的监督和抑制作用,但是相对来说,这个法案所起到的作用成本较高; J.Efrim.Boritz与Ping Zhang(2006)在公司内部控制报告的决策上运用博弈模型,结论得出公司管理层的决策成本中对于成本效益有一定的疑虑;Maria等(2006)他们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公司内部控制中存在缺陷的信息披露方面的成本比内部控制上没有缺陷的公司来得更高。三是对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所存在的缺陷,研究出现较晚,但是比较丰富。
我国对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开展较晚,其研究真正开始的标志是2006年国家出台的两部关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法规(《上交所指引》和《深交所指引》),揭开了研究学者们对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序幕。其后我国针对企业内部控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2001年6月颁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一基本规范试行》。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这是我国第一部完整意义上与国际接轨的内部控制规范性文件。2010年,五部委发布了《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通知,对于我国企业执行《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作出了详细的指导。2012年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中相关问题解释第1号的通知》,对于如何编制和披露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等问题作出了解释。我们纵观国内学者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可以将研究成果三部分,一是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研究,二是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不足及影响因素,三是对于不足的改进对策及未来发展。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搜集资料,撰写开题报告(2022年12月)
2.深入研究资料,撰写论文提纲(2022年1、2月)
3.撰写论文初稿(2022年3月)
5. 参考文献
[1]陈敏,邵志高.借鉴美国经验-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fJl.财务与会计,2008,(1)
[2]李明辉,何海.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的分析.审计研究,2003,(1)
[3]陈关亭,张少华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披露及其审核[[J].审计研究,2003,(06)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