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寒潮作为一种剧烈的天气变化现象,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深入研究寒潮的特征、成因及其影响,对于提高气象灾害预警能力,减轻寒潮带来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目的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寒潮一直是气象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寒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寒潮定义标准、编目方法、环流特征、成因机制、灾害风险评估以及预警技术等方面。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研究将利用地面气象观测数据、高空探空资料、再分析资料等,采用天气学诊断分析、统计分析等方法,对2017年11月17日至19日华东地区寒潮事件进行分析。
1. 主要内容
1.对此次寒潮天气过程进行描述,分析寒潮期间华东地区气温变化特征、气压场、风场演变特征以及降水分布特征等,并分析此次寒潮过程的强度和影响范围。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数据收集:收集华东地区2017年11月17日至19日期间的地面气象观测数据、高空探空资料、再分析资料等。
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包括气温、气压、风向、风速、降水量等,高空探空资料包括不同高度的气温、湿度、风向、风速等,再分析资料包括ERA-Interim再分析数据等。
2.数据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处理,包括缺测值插补、数据格式转换、数据插值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研究的创新点
1.将此次寒潮事件与华东地区历史同期寒潮事件进行对比分析,揭示此次寒潮事件的特殊性和异常性,为该地区的寒潮预警和防灾减灾提供更加精准的科学依据。
2.从多角度分析此次寒潮事件的成因,包括大气环流形势演变特征、前期影响系统以及关键影响因子等,更加全面地解释此次寒潮事件的形成机理。
3.评估此次寒潮事件对华东地区多方面的影响,包括农业、交通运输、能源供应、人体健康等方面的影响,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防灾减灾措施提供更加详细的参考。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陈栋,李维京,孙秀忠,等.2016/2017年冬季强寒潮期间一次剧烈降温事件的精细化特征分析[J].气象学报,2018,76(05):818-830.
[2] 智协飞,郭品文,余荣,等.2018年1月底至2月初寒潮过程及其低温特征分析[J].气象,2019,45(05):613-623.
[3] 施宁,高辉,江志红,等.2016年1月中国中东部极端寒潮事件的回溯分析[J].大气科学学报,2017,40(04):461-471.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