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其中雾霾污染尤为严重。
雾霾作为一种灾害性天气,不仅降低能见度,影响交通运输,还会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等造成严重危害。
南京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秋冬季节气象条件相对稳定,容易出现静稳天气,不利于污染物扩散,雾霾污染较为频发。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雾霾污染的形成机制、来源解析、气象影响因素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针对我国不同地区雾霾污染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研究将以南京市为研究区域,以秋冬季节为研究时段,选取典型霾污染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地面观测数据、气象数据和模式模拟等方法,对比分析不同类型霾污染过程的气象条件、污染来源以及形成机制,探讨气象因素和人为排放对霾污染形成的贡献及其相互作用机制。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南京市秋冬季气象特征分析:利用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南京市秋冬季气温、湿度、风速、风向以及边界层等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探讨秋冬季节气象条件对霾污染形成的影响。
2.南京市秋冬季典型霾污染过程特征:基于南京市环境监测数据,筛选出秋冬季典型霾污染过程,分析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并对比分析不同类型霾污染过程的气象条件差异。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气象诊断分析、污染来源解析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南京市秋冬季典型霾污染过程进行对比分析。
首先,收集南京市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环境监测数据、污染源排放清单等基础数据,并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预处理。
其次,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南京市秋冬季气温、湿度、风速、风向以及边界层等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并结合气象诊断分析方法,探讨秋冬季节气象条件对霾污染形成的影响。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
1.注重不同类型霾污染过程的对比分析:区别于以往单一霾污染过程的研究,本研究将选取多个典型霾污染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揭示不同类型霾污染过程的成因差异,为精准治霾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科学依据。
2.结合气象条件和污染排放进行综合分析:将气象条件分析和污染来源解析相结合,探讨气象条件和污染排放对霾污染形成的协同作用机制,以期更全面地认识霾污染的形成机制。
3.针对南京市秋冬季霾污染特点提出防治对策:基于研究结果,结合南京市实际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霾污染防治对策建议,为南京市空气质量改善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毕雪岩, 朱彬, 黄丹, 等. 2013—2018年南京市秋季持续性霾污染过程特征及气象成因分析[J]. 环境科学学报, 2020, 40(1): 145-155.
2. 陈静, 王红磊, 李莉, 等. 2013—2017年南京市区PM_(2.5)污染特征及气象成因分析[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9, 44(6): 41-45.
3. 刘端阳, 孙俊, 王颖, 等. 南京市秋冬季PM_(2.5)污染特征及气象成因分析[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20, 32(6): 20-25.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