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大气冰核作为大气降水的重要参与者,对降水形成、云微物理过程和区域气候变化等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大气冰核的浓度和分布特征正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这不仅影响着区域的水循环和水资源安全,也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等方面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新疆地区地处中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大气冰核的研究始于20世纪,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逐渐成为大气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国内外学者在冰核的测量技术、浓度变化、来源分析、影响因素以及对云降水的影响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
然而,由于冰核观测的难度较大,以及不同地区气象条件和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目前对大气冰核的认识还存在许多不足,尤其是在新疆等干旱-半干旱地区,相关研究还比较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强。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主要内容:
本研究将以新疆地区为研究区域,利用地面大气冰核浓度观测资料、气象观测数据以及气溶胶数据等,分析新疆地区大气冰核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并探讨冰核浓度对该地区天气气候的影响。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新疆地区大气冰核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分析新疆地区大气冰核浓度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年际变化以及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气象要素和气溶胶数据,探讨不同气象条件、不同气团来源对冰核浓度的影响。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地面观测、数据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并结合气象学、大气物理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思路,对新疆地区大气冰核浓度进行观测与分析。
具体步骤如下:
1.收集数据:收集新疆地区大气冰核浓度观测资料、气象观测数据(温度、湿度、风速、风向、降水等)以及气溶胶数据(PM2.5、PM10、沙尘等)。
2.数据质量控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剔除异常值,并进行必要的插值和处理,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研究的创新点
1.首次在新疆地区开展大气冰核浓度的系统性观测研究,弥补该地区观测数据的不足,为深入理解新疆地区云降水形成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2.结合新疆地区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分析气象因素、气溶胶和气团来源对冰核浓度的综合影响,揭示该地区冰核浓度变化的驱动机制。
3.结合数值模拟结果,评估冰核浓度对新疆地区降水过程和区域气候的影响,为该地区水资源管理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参考。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康丽, 王式功, 王迎春, 等. 基于WRF模式不同云微物理方案对一次强降水过程的模拟对比[J]. 高原气象, 2018, 37(6): 1430-1442.
[2] 何清, 郭学良, 周毓荃, 等. WRF模式中几种云微物理方案的降水模拟评估[J]. 高原气象, 2019, 38(1): 101-111.
[3] 韩月, 郭学良, 周毓荃, 等. 2016年春季青藏高原东部一次降水过程的数值模拟与云微物理特征分析[J]. 高原气象, 2019, 38(3): 501-511.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