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的日益严峻,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共识。
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发展方向,其动力电池的性能和寿命直接影响着整车的续航里程、安全性以及使用寿命。
然而,动力电池的性能受温度影响较大,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导致电池性能下降、寿命缩短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学者们在相变材料应用于电池热管理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在相变材料应用于动力电池热管理领域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迅速。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1. 主要内容
1.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热特性分析:分析动力电池在不同充放电倍率、环境温度等工况下的产热规律,以及电池的热特性参数,为相变控温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2.相变材料的选择与封装:根据电池的热特性参数和系统的工作环境,选择合适的相变材料,并进行合理的封装设计,以提高其热导率、导热系数和使用寿命。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理论分析阶段: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研究动力电池的热特性、相变材料的热物性、传热学理论以及控制理论等,为相变控温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2.数值模拟阶段:利用COMSOL、ANSYS等仿真软件建立相变控温系统的仿真模型,对不同结构参数、材料参数以及控制策略进行模拟分析,优化系统设计,提高电池模组的散热效率和温度均匀性。
3.实验验证阶段:搭建相变控温系统实验平台,进行不同工况下的实验研究,验证仿真结果的准确性以及相变控温系统的有效性,并根据实验结果对系统设计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于电池热特性分析,优化相变材料的封装结构和传热结构,提高相变控温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2.结合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对相变控温系统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提高电池模组的温度均匀性和控制精度。
3.研究智能化的控制策略,根据电池的温度变化和工况需求,实现对相变控温系统的自适应控制。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陈全世, 孙逢春, 王立佳. 动力电池热管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电池, 2018, 48(4): 215-219.
[2] 张华, 马诗旻, 吴孟, 等. 基于相变材料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研究进展[J]. 功能材料, 2019, 50(12): 12031-12040.
[3] 李欣, 王军, 裴普成, 等. 相变材料在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及展望[J]. 化工进展, 2019, 38(10): 4417-4429.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