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文字语言是各个民族之间进行交流文化的重要媒介。在当前中国,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涌现出多种多样的新词语。由于这些新词语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时代性强、传播面广,能够反映出当代中国社会形态以及中国人民的生活状态,所以对于日本人来说,通过了解中国的新词,一定程度上可以真切的感受到中国的现状。但是由于中日两国间存在着文化差异,所以在将汉语新词翻译成日语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难点。
在对词语日译相关信息进行检索后发现,关于词语日译国内外日语学习者大多致力于从不同角度探究日译翻译的策略和对词语本身的研究和分类,以及对日译的错译误译的分析。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从目的论的角度出发,以人民中国中较为经典的文化词及政治词为研究对象,对其的日译方法进行具体的分析,试图总结出相对固定的翻译方法,并对其二者进行比较和分析,进一步探究不同翻译方法对于翻译不同领域词语时的优势,为之后的文化及政治词的翻译提供一个较为有参考性的资料。为日语学习者在已有的翻译策略下结合本文所得规律减少错译误译现象的发生,促进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
第一章主要研究介绍作为论文的基调、出发点的目的论的基本信息及其三项基本原则,并和其他主要的翻译理论作简单的比较,以此说明选择该翻译理论作为出发点的主要理由。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本论文主要使用:文献调查法,示例研究法,归纳推论法三种方法。
文献调查法:通过使用文献调查法,整体的把握机能主义理论下目的论的理念,发展过程和基本原则,收集关于应用该理论进行日译的先行研究资料。
4. 参考文献
[1]董晓菲.中国特色政治词汇的翻译: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中心[J].海外英语,2021
[2]郭健. 基于目的论对汉语新词日译方法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9.
[3]胡安娜.目的论下流行热词的零翻译探析[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七学期:
(1)7-11周: 论文命题与选题;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第一次面授;
(2)15-18周: 学生根据教师下达的“任务书”,进行论文撰写的前期准备;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