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omparison of Views on Love and Marriage in Pride and Prejudice and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Based on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开题报告

 2023-03-09 09:05:5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背景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现实主义女作家Jane Austen的代表作。由于小说本身就是以婚姻为主要题材,有关婚姻的研究相当多。在这类研究中,主要在探讨小说中几位人物的婚姻模式以及所体现的婚姻观、这些婚姻观产生的时代背景、给现代社会的启示、与中国婚姻观的对等。如英国学者Leroy W. Smith (1983)认为,当时的妇女在婚姻之外的主要选择是做老处女或成为家庭教师,关于婚姻的决定可能是她做出的最重要的决定。除了对其中妇女婚姻状况的研究,更多是对主角Darcy 和Elizabeth婚姻的研究。英国学者Peter L. De Rose(1978)认为,他们的婚姻幸福地结合了一个“真正的性情女孩”和一个“真正的合格青年”,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贵族”和“资产阶级”阶层。而英国学者Amy Robinson(2011) 认为,他们的婚姻回避了小说中复杂的阶级题,是读者更愿意接受的童话般的浪漫情节。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Jane Austen的作品被翻译到中国。中国学者主要从Jane Austen的艺术手段、文化背景、女性观等角度进行分析。当然,从婚恋观的角度进行分析也是热点。总的来说,《傲慢与偏见》中所反映的社会是一个在爱情和金钱中,更倾向于金钱的物质型社会。但Darcy 和Elizabeth婚姻是幸运的,他们的婚姻是建立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爱情基础上。

对《红楼梦》的研究现状如下。

国外学者有关《红楼梦》的学术研究很多,但对其中婚恋观的研究较少,网上所能找到的论文也多是中国学者发表的英文文献。而国内对《红楼梦》的研究由来已久。最早的有脂砚斋和畸笏叟,他们透露了作者家世,揭示了小说与原型背景即曹家相关联的内幕。在此之后,程伟元和高鹗对《红楼梦》进行了比较透彻的分析,整理出版了一百二十回的程高本。到了近代,王国维(1904)在他的力作《红楼梦评论》中对《红楼梦》的美学价值予以极高评价。这是中国文学研究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中西文学比较研究论文。五四运动后,红学研究进入新时期,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展开,对《红楼梦》的研究受到了很多专家的重视,如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俞平伯的《红楼梦辨》、王昆仑的《红楼梦人物论》等,但系统的研究并未成型。八十年代以后,《红楼梦》研究迎来一次解放,由西方引入的方法都被用到《红楼梦》研究中来,红学研究兴盛起来。《红楼梦学刊》创刊于1979年,是主要发表研究《红楼梦》的思想、艺术、评点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其中有不少对于《红楼梦》婚恋观的研究,如任少东 (2007)认为,为了将贾宝玉拉回到正统的封建轨道上来,王夫人扼杀宝黛爱情,是制造“金玉”婚姻悲剧最主要的元凶。而张淑蓉和徐子健(2016)认为,贾府择偶是依据封建社会的性别角色定位,在门当户对的基本前提下,择媳着眼于贤淑品格和处理庶务的能力。总体而言,当时年青男女的婚姻多为家族利益,没有婚姻自主权。

当然,《傲慢与偏见》和《红楼梦》同为 18、19 世纪伟大作品,有很多研究者把《傲慢与偏见》和《红楼梦》的婚恋观进行对比,但从婚姻需求角度出发进行比较的文章较为少见。有鉴于此,本论文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马斯洛需要理论,从对婚姻的需求出发,对比分析《傲慢与偏见》和《红楼梦》的婚恋观,为两者的婚恋观研究开拓新思路。

目的

本论文基于马斯洛需要理论对比分析《傲慢与偏见》和《红楼梦》的婚恋观,希望理清中西文化下婚恋观的异同,给面临婚恋选择的青年们一点借鉴。论文旨在研究不同需求下的婚恋现象,结合现代人的婚恋情况,试图分析在不同需求下婚恋的走向,挖掘出不同需求下婚恋的普遍现象。希望以此,提醒广大青年建立理性的婚恋观。

意义

《傲慢与偏见》和《红楼梦》处于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中,社会的开放性以及个人选择婚姻的自由度不同,婚恋观有很多不同之处。正是由于这些差异,使他们对婚姻的需求不同。本论文试图从马斯洛需要理论出发,从婚恋需要分析他们的婚恋观,具有一定的文学理论价值。其次,结合现代人的婚恋情况,如晚婚和不婚的人越来越多,启发人们反思自己的婚恋观,呼吁建立理性的婚恋观,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论文基于马斯洛需要理论对比分析《傲慢与偏见》和《红楼梦》的婚恋观。《傲慢与偏见》和《红楼梦》处于中西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个人和家族面对婚姻时的需求不同,选择自然也不同。

论文主体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小说的背景、作者及其主要内容。《傲慢与偏见》和《红楼梦》同为 18、19 世纪伟大作品,充分体现了中西社会不同的经济和文化差异。Jane Austen和曹雪芹用他们的作品描绘了中西社会各色男男女女对爱情和婚姻的追求。而不一样的文化背景使《傲慢与偏见》和《红楼梦》中的婚姻观有一定的差异性。第二部分介绍了马斯洛需要理论及其发展。马斯洛需要理论提出之后,在应用中不断得到发展与完善,由原来的五阶段模式发展为八阶段模式,逐渐成为一个更科学的理论。第三部分介绍了《傲慢与偏见》和《红楼梦》中各种人物的婚恋现象,并对比分析两者婚恋观的异同。首先,试图探讨两者婚恋观的相似之处:从生理需要对比分析Lydia 和 Wickham与贾珍和贾琏的婚恋观;从安全需要对比分析Charlotte 和 Collins与邢岫烟和薛蝌的婚恋观;从归属和爱的需要对比分析Jane 和Bingley与贾云和小红的婚恋观。其次,试图探讨两者婚恋观的不同之处:先对比分析主角 Elizabeth和 Darcy的婚姻观与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婚恋观异同;再对比两者长辈Mrs. Bennet和Mr. Bennet的婚姻观与王夫人和贾母的婚姻观的异同。

预期目标

首先,细读小说文本,对比《傲慢与偏见》和《红楼梦》中各种人物的婚恋现象,并运用马斯洛需要理论分析出《傲慢与偏见》和《红楼梦》中婚恋观的异同。其次,通过对比分析《傲慢与偏见》和《红楼梦》中的婚恋观,结合现代人的婚恋情况,启发人们反思自己的婚恋观,建立理性的婚恋观。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1.采用共时研究,将两位作家的作品进行文学性对比,尤其是人物形象和婚恋观的对比。

2.采用历时研究,通过查阅以往的相关书籍、期刊和论文,了解前人对这两部作品婚恋观的研究,弄清《傲慢与偏见》和《红楼梦》的研究现状。

3.采用文本细读法,总体把握《傲慢与偏见》和《红楼梦》,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和故事梗概,为对比分析《傲慢与偏见》和《红楼梦》的婚恋观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步骤

首先认真研读小说文本,了解《傲慢与偏见》和《红楼梦》中各种人物的婚恋现象。其次,深入学习马斯洛需要理论,理解透彻人的五种最基本的需要,为论文的对比分析做好理论准备。然后,借助马斯洛需要理论,对《傲慢与偏见》和《红楼梦》的婚恋观进行梳理和分析。先对比分析两者婚恋观的相似之处:从生理需要对比分析Lydia 和 Wickham与贾珍和贾琏的婚恋观;从安全需要对比分析Charlotte 和 Collins与邢岫烟和薛蝌的婚恋观;从归属和爱的需要对比分析Jane 和 Bingley与贾云和小红的婚恋观。然后对比两者婚恋观的不同之处:比如主角 Elizabeth和 Darcy的婚姻观与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婚恋观,以及两者长辈Mrs. Bennet和Mr. Bennet的婚姻观与王夫人和贾母的婚姻观。

4. 参考文献

[1] CHEN Huishan (陈慧珊).An Analysis of Women's Social Status at Bourgeois Times from Marriagein Pride and Prejudice [J]. All Circles, 2007, (06): 74-76.

[2] CAO Xueqin (曹雪芹) amp; GAO E (高鹗).红楼梦 [M].A Dream of Red Mansions.杨宪益,戴乃迭译.北京:外文出版社, 1999.

[3] GAO Haiyan (高海燕). Jane Austen's Ideal Man in Prideand Prejudice [J].Theoryand Practice in Language Studies,2013, (02) :384-388.

[4] Jane Austen. Prideand Prejudice[M].Zhejiang:Zhejiang Education Press, 2016.

[5] Maslow, A. H.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M].America:Harper and Row,1987.

[6] Maslow, A. H.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J].Psychological Review, 1943, (50) :370-396.

[7] Melina Moe. Charlotteand Elizabeth: Multiple Modernities in Jane Austen's Pride and Prejudice [J].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16, (04): 1075-1103.

[8] TANGYinghua (汤颖华).Jane Austen's View of Marriage inPride and Prejudice [J].Overseas English,2012, (06) :289-292.

[9] REN Shaodong (任少东).王夫人与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 [J].红楼梦学刊,2007, (04) : 160-185.

[10] WANG Xiaoyan (王晓焰).《18-19世纪英国妇女地位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11] WANG Zhuo (王卓).中西方传统婚姻观的对比分析——以《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为例 [J].北方文学,2018, (2) :81-82.

[12] XU Naiwei (徐乃为). 《大旨谈情——红楼梦的情恋世界》[M].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7.

[13] ZHANG Ke (张可) amp; WANG Zhuoran (王卓然).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简析[J].南方论刊, 2007, (06) .

[14] ZHAOShuping (赵淑萍).女性主义视野下的中西方婚恋观——以《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为例 [J].江西社会科学,2010, (12) :123-125.

[15] ZHANG Shurong (张淑蓉) amp; Zijian XU (徐子健).从《红楼梦》的姻亲谱系透视贾府的择偶观 [J].红楼梦学刊,2016, (04) : 264-276.

5. 工作计划

第七学期:

(1)10-11周: 论文命题与选题;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第一次面授;

(2)15-18周: 学生根据教师下达的“任务书”,进行论文撰写的前期准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