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本课题研究意义与研究进展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对牧草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国际市场牧草价格持高不下,同时我国北方天然草地由于长期的过度放牧严重退化,扩大牧草的栽培面积已成为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的重要举措。
虽然我国耕地面积较少,且经济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导致耕地面积日渐萎缩,边际性土地正逐渐成为我国牧草种植的重要土地资源。
但是相对耕地而言,盐碱地、石漠化土地等困难立地利用难度大、改造周期长,利用成本高。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二、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研究的目标(1)探讨玉米-紫花苜蓿在不同密度间作条件下光谱的变化;(2)探讨玉米-紫花苜蓿在不同密度间作异质光对紫花苜蓿的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特性和光响应曲线的影响。
2.研究的内容(1)对紫花苜蓿在全光照、轻度遮阴、中度遮阴条件下光谱的研究;(2)对玉米-紫花苜蓿在大田间作中在不同间作密度下紫花苜蓿的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特性和光响应曲线的变化的研究。
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阐明不同间作条件下光谱的变化;(2)探明紫花苜蓿在不同间作环境下紫花苜蓿的生长特性、光合特性、光响应曲线、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变化。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三、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研究方法及可行性分析1.技术路线2.实验方案2.1大棚盆栽实验:选取适宜在南京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为吉利6级,搭建全光照大棚。
种植数量为12盆的紫花苜蓿:沙:土比例为1:2,由于种植时间较长,选择较大口径的花盆。
后期搭建两个遮阴大棚,一个为单层遮阳网,一个为双层遮阳网,四盆紫花苜蓿置于单层遮阳网大棚内,四盆紫花苜蓿置于双层遮阳网大棚内,其余四盆仍(1)采用了大田实验和大棚盆栽实验的相结合,两者实验相互统一又有所不同,既保证了实验的顺利进行,又保证了实验的对照,二者有相互的参考性。
4. 研究创新点
(1)探讨不同间作条件下,紫花苜蓿的光合特性、光响应曲线、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变化,为紫花苜蓿的间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2)实验结果可直接用于指导农业生产。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1)2016年十月初搭建全光照大棚,选取适合在南京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在大棚内盆栽种植,同时在大田实验中也进行之花苜蓿的种植(2)2017年3月初种植大田实验中的玉米(3)2017年4月初进行单层遮阳网大棚和双层遮阳网大棚地搭建,并且进行紫花苜蓿盆栽的遮荫处理(4)2017年4月底进行实验数据的测定。
(5)2017年5月初进行数据的处理和论文的撰写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