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由于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现代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日益复杂,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度加强,强调客观性、透明性和及时性,此外,资本市场中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产生和发展,这些因素影响了企业绩效,但是,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不能保证后续的确认问题,不利于全面、立体和动态的衡量相关的经济事项,运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计算的价值,甚至难以体现企业的经营状况优劣和信息质量的优差。
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资产和负债按照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利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可以维护产权秩序,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同时,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反映了真实的市场情况,可以消除那些因时间不同而产生的企业购入的资产或产生的负债的价格波动差异,有利于从不同企业和不同时间方面的比较,弥补了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不能体现经营状况和信息质量的缺陷。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在国内外,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所带来的积极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但事物的发展总会伴随着质疑,反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声音也未停止过,尤其在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随后蔓延为金融危机,波及到了全球的利益,公允价值计量的独特性反馈效应导致了市场破坏的恶性循环,可以说在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起到了催化剂的消极作用。那么面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优劣,是该舍还是该弃。本论文将围绕金融危机以及投资性房地产中,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积极与消极作用进行阐述,并探索出合理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方法,同时,结合我国现状,完善其在我国的应用,此外,还将讨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与传统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是否相悖,是否只能选择其一,分析其未来趋势。
拟解决的问题: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2000年以前,我国财政部开始尝试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引入到颁布的各项准则和制度中,并且积极支持公允价值计量的引入。2001年,财政部对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引入制定的会计准则和制度中又采取了消极态度。2006年,我国财政部颁布新的会计准则,重新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基本准则和17项具体准则中,都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不同程度的采用。
刘浩、孙铮(2008)根据公允价值的法律性,认为公允价值在会计理论本质上反映了公平交易的计量目标。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20日-2022年12月2日,在图书馆电子资源(中国知网等)查找撰写论文所需的参考资料(含核心期刊、硕士学位论文、学术专著等)
(2)2022年12月5日-2022年12月10日认真学习本科毕业论文规程与要求。
(3)2022年12月15日-2022年31日完成开题报告。
5. 参考文献
[1]谢诗芬.FASB和IASB有关〈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研究的最新动态述评[J].当代财经,2010(05).40-45.
[2] 刘昱含,刘桔林.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会计计量发展的必然趋势[J].湖南社会科学,2013.30-46.
[3]姬晓光.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应用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1.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