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风险防范研究开题报告

 2023-01-16 09:0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世界经济的稳步发展,经济多元化的脚步不断迈进,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愿意将手中的资金放入银行购买理财产品,利用自己手中闲置下的资金创造出更多的财富积蓄。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各大商业银行陆续推出各种各样的理财产品,结构性理财。银行理财性业务呈几何性增长的态势。各大银行都沉浸在大量的理财资金为自身所带来巨大的收益之中,往往忽略的理财业务所带来的风险。从2007年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在这种大环境下,看似稳定的银行理财业务也逐一暴露出其存在的风险问题。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中所研究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针对个人理财及企业与银行间的结构性理财。个人理财作为银行重要的业务之一,面向广大百姓,通过购买理财产品收货相对较高的利息收益。往往银行中这种业务分保本保息、保本不保息和不保本不保息。相对来说最后一种的利息最高,承担风险较大。突出的问题在于资金的去向不够公开,随不保本情况较少出现,但受国际金融影响较大,利率变化程度不定。企业的结构性理财主要是将理财产品打包购买,并作抵押,从而换取资金。主要问题在于对其中操作环节不够明确,法律法规对其规定不够明确,期间的利益关系复杂。

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理财的种类进行划分,对于不同性质的理财产品进行划分,分别对其研究各自所带来的风险,并探讨相关问题,如何能更好的防范这些问题所带来的金融风险。

解决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混业经营模式下,商业银行形成了集银行、证券、保险和投资银行业务于一体的多元化发展战略,可以为客户提供更为全面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从产品种类来看,外资银行可提供的业务产品面要广于中资银行,不但品种丰富多样,还提供有关居家生活、旅行、退休、保健等方面的便利,更多元化的提供理财服务。

  而我国金融业一直实行分业经营模式,中资银行不能直接涉足证券、保险、基金等业务,银行与证券所、保险是分开管理,银行只能代销这些产品,而不能针对客户的需要设计出个性化理财产品,这极大地限制了理财业务的深度和广度,使得银行在境内可供选择的投资工具有限,加上目前中资银行还不允许离岸投资,因此其理财产品比较单一,增值性产品和服务所占比重相对较低。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撰写方案

1、简述理财的定义

2、分别分析个人理财与企业结构性理财各自的特点,理财方式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 古丽慧;覃晴;;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问题分析[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年12期

[2]张蕾;;浅析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1年03期

[3]孙亚昕;;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竞争力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年15期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