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其中具体原则是指企业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原则所制定的、适合本企业的会计制度中所采用的会计原则。具体会计处理方法,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对于诸多可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中所选择的、适合本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会计政策具有可选择性,企业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对企业的会计信息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会影响到上市企业股票的市场价值。近几年来,我国上市公司不乏利用变更会计政策来改变会计信息质量的实例,这就给我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企业选择会计政策的动机是什么?选择这些政策之后有什么后果?本文从这两方面入手,研究会计政策选择的合理性和客观必然性,以及企业选择会计政策的动机。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国家制定诸多会计政策供企业选择,是因为企业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有许多不确定因素,每个企业的经营环境、经营特点千差万别,为了能更恰当、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允许企业在会计准则等的约束范围之内选择与企业相适应的会计政策。而不同的会计政策能够产生不同的成果和财务状况。那么,管理者选择会计政策的出发点和动机又是什么呢?我国企业管理者在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时真的是选择了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吗?所以笔者想从以下几点阐述自己的观点:
1、运用规范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企业会计政策的动机进行分析,详细阐述企业进行不同会计政策时主要出于的动机
2、论述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产生的问题以及可能发生的后果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会计准则给予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权是让企业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实际上却成了管理当局谋求自身利益的工具,使会计信息失去可比性和可靠性,产生了不良的经济后果。因此,分析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真实动机,对规范会计政策选择行为,维护相关利益群体的合法利益,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极其重要。传统观点认为,公司管理当局选择会计政策时奉行稳健主义原则,即宁可高估负债和损失,决不高估资产和收益。然而,由会计学家赫普霍恩及戈登等人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公司管理当局追求的目标并非会计报表利润的最大化,而是使前后各期收益均衡化,亦即通过会计政策选择来平滑收益(Smoothing income)。瓦茨和齐默尔曼早期的实证会计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前两个观点,认为公司会计政策选择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受簿记成本、契约成本、政府管制成本和政治成本等因素影响,由于各相关利益集团都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参与会计政策的选择,因此,公司管理当局往往通过借助于形式多样的会计政策选择与博弈实现对于自己有利的经济后果(R.L瓦,J.L.齐默尔曼1990)。
对我国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现状的实证研究也部分地验证了上述结论,有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包括利用会计政策选择等手段操纵会计利润的现象(孙铮,1999)。但新夫、陈纪南和徐青(2004)认为由于我国尚未真正建立起经理人激励机制,债务约束软化以及企业家官本位等现实情况的存在,三大假设在研究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问题时并不适用。他们通过对1993年到2000年期间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考察,发现影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动机与证监会发布的有关增发配股和摘牌等政策密切相关。因此,提出了影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两大经济动机:壳资源假设和配股生命线假设。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1月12日-2022年12月20日,阅读资料,写出论文开题报告。
2022年12月21日-2022年 1月10日,阅读大量资料并写出论文大纲。
2022年 3月 1日-2022年 4月20日,根据大纲进行调研,搜集资料,写出论文初稿。
5. 参考文献
[1]王跃堂.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动机.基于沪深股市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0,(12): 31 -40.
[2]颜敏.会计政策选择行动:上市公司十年[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3]杨成文.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21-26. [4]张跃进,张耕.会计政策及其选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8 -19.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