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银屑病(psoriasis)是常见的顽固性皮肤病之一,目前认为该病是一种多基因相关的遗传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各种炎症细胞在皮肤局部的大量浸润,是导致银屑病鳞屑样炎性皮损的主要原因。
N-甲基-6-氯-1-氧代异靛蓝可通过降低细胞内转录因子STAT-3的表达,减轻炎症细胞的异常激活和浸润。采用咪喹莫特诱发小鼠银屑病样皮损模型,观察不同剂量的N-甲基-6-氯-1-氧代异靛蓝(吲哚与苯并呋喃酮偶合物中的一种)对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模型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本研究可为N-甲基-6-氯-1-氧代异靛蓝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2. 文献综述
银屑病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新进展
张晨(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3)
摘要:银屑病(psoriasis)是常见的顽固性皮肤病之一。其主要表现为角质形成细胞的过度增生、炎症细胞聚集和真皮乳头部血管增生扩张,从而出现角化过度、角化不全、颗粒层消失、棘细胞层增厚等临床病理性改变[1]。本文从银屑病的发病机制,用于银屑病研究的动物模型制作方面及银屑病的治疗三个方面来探讨银屑病研究的最新进展。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1.动物的选择
选用雌性BALB/c小鼠32只,体重18-22g。
2.动物分组
4. 工作计划
2022.03-2022.04动物预实验
2022.04-2022.05正式实验
2022.05.2022.06指标测定、指标分析及论文撰写
5. 难点与创新点
咪喹莫特乳膏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模型是目前研究银屑病的相对简单而有效的模型,尤其适用于筛选药物对该银屑病炎性损伤及鳞屑改变的作用。N-甲基-6-氯-1-氧代异靛蓝是一类(氮杂)吲哚与苯并呋喃酮偶合物,体外试验表明该类化合物可通过调节细胞的免疫功能而有助于减轻自身免疫性炎性损伤,是一类较有潜力的抗自身免疫病类药物。通过本实验可揭示其在银屑病炎性皮肤损伤中的作用,有望为该药在此类疾病中的应用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