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以及道德观念等,是儒家思想的奠基之作。千百年来,《论语》对中国人在治国理政和为人修身方面都起着重要的教化作用,其主要理念在其后的各种主要修身做人方面的著作中均得到体现和引用。《圣经》是犹太人和欧洲人的信仰经典,此书讲述古时犹太人的历史并记录先知的语言,“为神所默示”。基督教是西方信徒规模最大的宗教,甚至是一些国家的国教,《圣经》作为西方传阅最多的书籍,其对西方人思想道德观念的塑造和影响自然不言而喻,其神圣之所在更是在各种重要时刻得到体现。
儒家和基督教在对东西方人的思想塑造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上都起到了在一定程度上十分相似的重要作用,并且其作用均主要体现在两方的代表作中,其比较意义不言而喻,故早有学者大家将此比较整理成书,如石衡潭的《论语遇上圣经》和幺孝颖的《lt;论语gt;与lt;圣经gt;的主题互文性研究》。此二书是目前在《论语》和《圣经》的比较研究上相对系统的著作,石作以主题为单位进行对比,其选取各种主题如交友、智慧、人性等,涵盖面广,其对“义”的阐述在与本题联系较为直接的主题中有所集中,从整体上比较了《圣经》和《论语》在这一方面的异同。幺作叙述相对细致、咬文嚼字,全书“互文”之“文”大至整个文本,小至句词,十分详细,从局部出发,对两本经典在“义”上的比较作出了细致论述。全书的研究方法可为本论文所借鉴,其举例也不乏恰当到位之处,为研究提供了巨大帮助。然而除此以外,将《论语》和《圣经》这两本经典直接对比的作品却寥寥无几。不过,正如之前所说,这两本经典从诞生至今就在潜移默化得影响其所在的社会和涉及受众,因此,一个人在研究本文化或另一文化的作品时,都会间接受到相对文化的影响,其研究中会间接将两种文化根源上的作品进行无形的比较。比如《辜鸿铭讲lt;论语gt;》,众所周知,辜鸿铭是一位脚踏东西方文化的学者,既受中国经典文化的熏陶,又对外国经典造诣极深,他在这本书里对接东西方文化过程自然而然的体现了两种文化的异同,而具体到《圣经》和《论语》在“义”方面的比较,他更是无形的将两本经典的论述进行了对比,其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在定“义”和释“义”上,辜本的翻译有所相等有所不等,体现了两本经典在“义”上普遍的差异。钱穆的《论语新解》、南怀瑾的《论语别裁》、于丹的《论语心得》、杨逢彬的《论语新注新译》以及《华杉讲透lt;论语gt;》从近代到当代,作者立足于自身社会背景对论语的内涵进行了诠释,在其诠释的过程中都有与受《圣经》影响的西方经典文化进行对比,在涉及到“义”的方面都与《圣经》中传统的“义”进行了对比和取舍,比如在人对于“义”的理解和表现等方面,钱穆和南怀瑾的作品内容都暗示其相对传统,对西方《圣经》中的描述有所保留,杨逢彬则相对中肯,而于丹和华杉在中国传统的《论语》和西方经典的《圣经》中都有所拣择,虽然都是在“义”上将两本经典进行间接的对比,但其内容也反映了《圣经》和《论语》中“义”的异同及其影响。
当下英语文化的余热未消,汉语文化方兴未艾,而两种文化寻根问底仍离不开讨论基督教和儒家及其著作《论语》和《圣经》,西方的虔诚信徒追求“义人”的境界,东方的仁人君子也在不断磨练自身向“士”看齐。耶稣有博爱,孔子要爱人,前者为义人,后者求士人。如果说儒家思想造就了东方人的东方性,那么基督教对于西方人之西方性的作用自是不可估量,在对比中西文化潮流火热的今天,这两本著作之间的对比无疑是从其根源上进行研究的重要选择。本论文立足于“义”,将《论语》和《圣经》进行对比分析,一求其定“义”之义,二论定“义”之行,三引定“义”之用,使读者得以就此深入理解两书及其背后影响的文化。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1)分别阐释两部作品中“义”的含义,并论述两者异同
(2)就两部作品中“义”这一概念在其中相关人物及事例方面的具体表现来对其含义进行具体论述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并充分利用图书馆电子数据库获取相关资料,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学习。
本文采用举例分析的手法进行分析论证,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4. 参考文献
[1] Ehrman,B. Misquoting Jesus: the Story Behind Who Changed the Bible and Why[M]. 错引耶稣:《圣经》传抄、更改的内幕. 黄恩邻译. 三联书店, 2013.
[2] Sandel, M. Justice :what is the right thing to do [M]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江西:雅言文化出版社,2011.
[3] Stott, John. Christian Counter- Culture-The Message of the Sermon on the Mount[M]. 基督教文化的挑战——登上宝训精研. 潘苏、齐冰等人译. 香港:宣道出版社, 2012.
5. 工作计划
1、 第七学期10-11周论文命题与选题;指导老师与学生见面,第一次面授;
2、 15-18周 学生根据教师下达的“任务书”,进行论文撰写的前期准备;
3、 第八学期1-4周 论文开题,写出开题报告;拟写论文提纲;指导教师审定签字;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An 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Implications in Sports Terms and their Translation Strategies开题报告
- 目的论视角下演讲稿翻译研究——以美国总统演讲为例开题报告
- 现代化进程中的外国小说汉译研究:以美国小说为例开题报告
- >中女性形象的解析 Analysis of Female Images in Rip Van Winkle开题报告
- 《红楼梦》中熟语英译策略对比研究 A Contrastive Study of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Idioms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开题报告
- A Reading of Linda Hogans Mean Spir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vironmental Racism开题报告
- A Reading of Toni Morrisons Belov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vironmental Racism开题报告
- A Reading of Michael Clairtons State of Fea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vironmental Racism开题报告
-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xtbooks: A Case Study of PEP Textbooks开题报告
- Research on “Thematic English Assignment” in Junior High School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