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Analysis of American Societys Morbidity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开题报告

 2022-12-21 16:21:5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今天的当代美国文学中,有两部小说经过三年十多年时间的考验,已被认为是“现代经典”:一部是黑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的《无形人》,另一部就是《麦田里的守望者》。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塞林格发表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领导了美国文学创作的新潮流,它使得思想贫乏、感情冷淡的五十年代的美国人为之颠倒,这个时期完全可以称作超于文学定义的“塞林格时代”。二战后的美国正处于物质条件飞速发展的时代,而人们的精神还停留在对战争的恐惧和对未来的迷茫中。在这样的物质丰裕,精神匮乏的土壤上,人们没有信仰,没有理想,于是有了五十年代被称为“垮掉分子”的孤独和异化的新一代青年。《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尔顿正是这垮掉的一代的代表,反映了时代的特征,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国外各学者也从不同视角对该小说进行研究,如戴维史蒂文森评论说:“这部小说是这个男孩对这个世界的评论,既幽默又苦涩。他试图重新找到自我,并希望浪迹于这个都市,度过一个迷惘而又带有悲剧色彩、并且是狂乱的周末。”评论家查尔斯凯格认为“这部小说可以读作是霍尔顿寻求与周围人们可沟通的一个过程。主人公第一人称、事后回忆式的叙述表明他的探求是成功的。”这部小说的艺术魅力在于作者把重心放对人物心理的深度剖析上,他以细腻而深刻的笔法,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主人公霍尔顿的矛盾心态,描绘出霍尔顿复杂的精神病态。2.国内:《麦田里的守望者》于20世纪60年代作为批判材料由施咸荣先生译为中文。对《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关于品价值、意义的探索如:李征戎的《逃逸与反叛》②、关于作品主题的思考:有张欲晓的《悬崖边上的人生困惑》③、关于主人公霍尔顿形象的分析: 如陈辉、王万兵的《美国50年代的学生叛逆形象》④、语言特色分析:有方成的《lt;麦田里的守望者gt;中的反叛》(《外国文学评论》)等。⑤、象征、叙事等艺术表现手法研究:童庆炳的文学艺术与社会心理学。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一、研究主要内容

全文从社会、学校、家庭的角度对主人公霍尔顿的生活环境进行描写以及主人公霍尔顿进行心理分析,间接地反映出霍尔顿悲惨的命运和人生。由于二战带来的这种社会压力,霍尔顿成为了美国个人主义的领军者,然而也成为了一个由工业化社会造成的心理失衡的反应者。另一方面二战后美国变得富足,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但内心世界的美国是空的。霍尔顿就在这样的一个险恶的环境中寻找爱和安全,然而终究是徒劳的。美国社会的病态深深地影响了霍尔顿,从而造成了霍尔顿的悲惨人生。

一、预期目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本文拟通过文献查阅法及原始材料取样法,在掌握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以新的视角和方法设计研究方案,运用社会心理学、精神分析法进行探索。将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前人的研究结果进行结合,进行更深一层次的研究和分析。

二、步骤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Salzber,Joel.Critical Essay on The Catcher In The Rye[M].Boston,Mass:G.K.Hall,1990

[2]Fromm.Erich.The Sane Society[M].New York:Routledge,1956

[3]Salzman.J.New Essay on The Catcher In The Rye[J],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7:1-2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工作计划

1、第七学期10-11周论文命题与选题;指导老师与学生见面,第一次面授;

2、15-18周 学生根据教师下达的“任务书”,进行论文撰写的前期准备;

3、第八学期1-4周 论文开题,写出开题报告;拟写论文提纲;指导教师审定签字;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