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汽车后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零配件供应链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传统的供应链模式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供应链协调成为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的关键。
本研究旨在探讨汽车后市场零配件供应链协调的策略,以期为企业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汽车后市场零配件供应链协调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汽车后市场零配件供应链协调进行了研究:
1.供应链运作模式:有学者对汽车后市场零配件供应链的运作模式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传统模式的弊端,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模式,如电商平台模式、O2O模式等[1]。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分析汽车后市场零配件供应链的现状,包括供应链结构、运作模式、存在问题等,并分析其成因,为制定协调策略奠定基础。
2.探讨汽车后市场零配件供应链协调的理论基础,包括供应链管理理论、博弈论、契约理论等,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3.研究汽车后市场零配件供应链协调的机制,包括信息共享机制、利益分配机制、风险共担机制等,并分析其运作模式和作用机理。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汽车后市场零配件供应链协调的研究现状、理论基础、主要模式和方法等,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框架。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汽车后市场零配件供应链案例,对其协调策略进行深入分析,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3.数理分析法:运用博弈论、契约理论等数理方法,构建汽车后市场零配件供应链协调的模型,对不同协调策略进行定量分析,比较其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视角新颖:区别于以往单纯从企业内部视角研究供应链管理,本研究将从整个汽车后市场零配件供应链的视角出发,研究不同主体之间的协调策略,更具系统性和全局性。
2.内容深入: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不同协调机制的作用机理、不同主体的策略选择以及实施路径,并结合案例分析进行验证,增强研究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3.方法综合:本研究将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结合,运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数理模型、访谈调查等多种方法,多角度、全方位地研究汽车后市场零配件供应链协调问题,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孙浩, 王立军. 基于多智能体的汽车后市场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J]. 物流科技, 2018,41(12): 102-106.
2. 李军, 杨晓东, 许志华. 基于Stackelberg博弈的汽车后市场O2O供应链协调策略[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20,42(01): 120-123.
3. 张金玲, 张晓彤. 汽车后市场O2O模式下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J]. 商业经济研究, 2020(17): 88-90.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