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官本位”思想作为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对中日两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研究试图从教育的视角出发,探讨“官本位”思想的源头,并分析其在当代社会的影响。
通过比较中日两国小学教育方式的差异,揭示教育在传承和塑造社会价值观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并为未来教育改革方向提供参考,以促进个体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关于“官本位”思想的研究,国内学者主要从其历史渊源、社会影响以及治理路径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例如,有学者认为,科举制度是“官本位”思想形成的重要因素,而其负面影响在当代社会依然存在(张华,2005)。
还有学者指出,要消除“官本位”思想的负面影响,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改革,包括政治体制改革、文化教育改革等(李明,2010)。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研究将从“官本位”思想的定义出发,梳理其历史发展脉络,并以中日两国小学教育为切入点,比较分析两国教育方式的差异,及其对“官本位”思想传承和发展的影响。
具体内容包括:1.回顾“官本位”思想的历史渊源,分析其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的文化背景、制度基础以及主要表现形式。
2.探讨日本古代社会官僚体系的特点,分析其与中国“官本位”思想的异同,并阐述其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以及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首先,将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官本位”思想的历史渊源、社会影响以及中日两国小学教育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
其次,将运用比较分析法,对比分析中日两国小学教育方式的差异,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生关系、评价体系等方面,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与“官本位”思想之间的关系。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视角新颖:将“官本位”思想与中日两国小学教育方式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从教育的视角探讨“官本位”思想的形成机制和社会影响,为理解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2.研究方法综合: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以及案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力求使研究结果更加客观、全面和深入。
3.研究内容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探讨了“官本位”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现实影响,并提出了构建多元化价值观的教育改革方向,对于促进个体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刘积慧, 郭元祥. 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及其融入路径[J]. 教育研究, 2021, 42(08): 23-31.
2. 冯建军. 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进路[J]. 教育研究, 2021, 42(08): 13-22.
3. 余清臣. “立德树人”视域下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及其实现路径[J]. 教育研究, 2021, 42(08): 32-39.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