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跨媒介传播是指信息在不同媒介之间的流布与互动,包括相同信息在不同媒介之间的交叉传播与整合以及媒介之间和合作共生。这里的媒介是指媒体,也就是传播信息的介质,大众媒体主要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手机、移动电视等诸多新媒体也日益发挥出重要作用。在当前媒体竞争高度激烈的状态下,一些媒体从各自为战、互相封锁的割据状态走出来,与其他性质的媒体握手言欢,寻求合作、互助与融合的方式。于是,媒体之间的交叉传播与整合互动便应运而生。这种媒体之间的交叉传播与整合互动为“跨媒体传播”。我国的传媒行业,由于体制转轨和媒体转型以及技术赋权下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使得专业记者已经无法保持他们对这一职业的管辖权,新闻进入了“去专业化”的过程。在此背景下,不少新闻从业者高调离职或转型,而在职的很多新闻从业者则自诩为“新闻民工”,职业认同危机严重。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认同不仅可能影响他们的新闻实践及报道风格,也可能影响媒体的社会功能及组织目标的实现,因此由新闻主持人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的转型势在必行。
研究目的:从媒介形象研究的角度看,目前对传统媒体转型以及网络直播的研究多种多样,但对新闻主持人跨媒介形象研究并不多。笔者通过在CNKI 中国知网对跨媒介形象、融媒体时代等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发现相关研究不多,且多集中在文化与艺术的跨媒介形象上,暂时没有以新闻主持人为对象做跨媒介形象研究的。因此,本文将以框架理论为基本的理论依据,以关于新闻主持人直播带货的新闻报道为样本,试图分析新闻主持人这一形象在直播带货中的特点,填补新闻主持人跨媒介形象研究的内容,并且深入研究传统媒体如何在融媒体时代转型生存。
研究意义:在媒体融合转型的洪流中,许多广播电视台都在思考和实践,如何把大众媒体的主持人包装打造成网红,实现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平台的粉丝导流,如何通过粉丝流量、内容变现、直播带货、广告植入等方式建立全新的运营生态,这也是笔者想要研究的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就具体研究内容而言,本文从微观角度,结合实例分析在直播带货活动中塑造的新闻主持人跨媒介形象,进而发现新闻主持人跨媒介形象塑造时存在的特点,并结合受众认知对其背后原因进行深刻分析探讨。最后就当前形势如何科学塑造新闻主持人跨媒介形象给出了一些建议。
预期目标:本文主要以“新闻主持人跨媒介形象”为关键词,以李思思、尼格买提直播带货为案例,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在直播带货活动中塑造的新闻主持人形象进行考察,并在对文本案例解读分析的基础上,探索新闻主持人跨媒介形象的成因,从而对新闻报道中呈现的跨媒介形象予以反思并提出建议,为更好的塑造此类形象提供参考。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本文将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个案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等研究手段。
研究步骤:
1.利用知网收集下载大量有关媒体格局嬗变、新媒体传播方式、传统媒体转型等文献资料。
4. 参考文献
[1] Goffman,Erving.Frame analysis[M].New York:Harper amp; Row,1974.
[2] Gitlin,Tod:mass media in the making amp; unmaking of the New.Left[M].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0.
[3] 陈力丹. 舆论[M].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3.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至2023年1月 老师指导学生确定论文选题,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2.2023年2月 老师完成并下达任务书。
3.2023年2月至3月 学生完成开题报告和论文提纲。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