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赣州市经济发展迅猛,随着《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赣州市更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规划赣州将建设成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
城市供水系统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为城市的生命线工程,必须保证供水的安全卫生。良好的水源和供水体系是确保供水安全的基础。根据《赣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赣州市中心城区规模要大力拓展,中心城区人口将迅速增加,水量增长很快。预测2020年总需供水量74万m3/d,2030年总需供水量129万m3/d,现状水厂规模无法满足规划供水水量需求。如何保证城市供水的水量、水质和供水安全,成为供水面临的紧迫问题之一。
2015年完成的《上犹江引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对赣州市远期以陡水水库为新水源地的城市总体供水方案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优选确定采用“现状水厂送原水分散处理,规划区域集中处理供清水”的总体规划方案。该规划方案符合赣州市建立多水系多水库联网供水,管网供水互为补充的建设思路,也符合《赣州中心城市供水专项规划》的总体规划思路。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龙华水厂总规模30万m3/d,一期实施规模20万m3/d,并按照30万m3/d征地。一期实施规模主要立足于满足赣州中心城市2020年的供水需求和城区供水安全保障。本一期工程在城市规划发展区上游的龙华江取水,在龙华新建高位水厂,规划沿赣丰线、城西大道和武陵大道敷设管道向城区供水,提高供水能力、供水经济性和供水安全性,增强了城市供水的抗风险能力。
受建设单位委托,我院于2017年5月份完成了《赣州市上犹江引水工程一期暨龙华水厂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本的编制,可研文本中主要的工程内容包括5部分:①取水泵站工程,新建1座取水口,即龙华江取水口,新建龙华取水泵房和取水应急加药间;②龙华江拦河坝工程(另行立项实施),为确保设计最枯水位不继续下降,在龙华江取水口下游河道新建龙华江拦河坝工程;③原水管道工程,新建龙华取水口至龙华水厂原水管道,2根DN1200管道约4.4km;④龙华水厂工程,在龙华乡油树村附近高位新建龙华水厂,包括常规处理和污泥处理。⑤配套清水管道工程,自龙华水厂敷设1根DN1600管道向城区输送清水,长约5.7km;1根DN1200管道沿赣丰线敷设,长约7.54km,另1根DN1200管道穿越上犹江并沿规划城西大道敷设进城,长约22.4km。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赣州市上犹江引水工程一期暨龙华水厂工程主要包括取水泵站、拦河坝、原水管线、龙华水厂、清水管道工程五大部分内容,其中拦水大坝由建设方另行委托设计,不在本文本设计范围之内。
(1)取水泵站工程
新建取水泵房和应急加药间各1座,土建规模30万m3/d,本期设备安装规模20万m3/d。
4. 参考文献
(1)赣州中心城市供水专项规划(2013~2020)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14.06
(2)赣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3.09
(3)赣州市中心城区供水专项规划(2006~2020)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2010.07
(4)上犹江引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江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2015年2月
(5)上犹江引水工程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报告
赣州市工程咨询中心2015年7月
(6)赣州市上犹江引水工程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
江西省水文局
(7)赣州市城市应急饮用水源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赣州市城市应急饮用水源体系建设课题调研组2008.10
(8)江西省赣州市龙华江拦河坝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赣州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2017.07
(9)赣州市上犹江引水工程一期暨龙华水厂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2017.07
(10)本工程地形资料及勘察报告
(11)其他现场踏勘及资料调研获得的有关资料。
1.1.1 遵循的主要规范、标准
1.1.1.1 工艺专业主要设计规范
(1) |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 (2013年版) |
(2) | 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 | GB 50788-2012 |
(3) |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 GB 5749-2006 |
(4) |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 GB 50013-2006 |
(5) |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 GB 50014-2006(2016年版) |
(6) |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 GB 50015-2003(2009年版) |
(7) | 泵站设计规范 | GB 50265-2010 |
(8) |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 GB 50016-2014 |
(9) |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 GB 50974-2014 |
(10) |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 GB 50140-2005 |
(11) | 氧气站设计规范 | GB 50030-2013 |
(12) | 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 | GB 50029-2014 |
(13) |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 GB 50289-2016 |
(14) |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 GB 8978-1996 |
(15)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 GB 12348-2008 |
(16) | 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 | GB 50316-2000(2008年版) |
(17) |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 | GB 50555-2010 |
(18) | 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 GB/T 11836-2009 |
(19) | 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 | CECS 246-2008 |
1.1.1.2 建筑专业主要设计规范
(1) |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 GB 50352-2005 |
(2) |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 GB 50187-2012 |
(3) |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 | GB 50037-2013 |
(4) |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 GB 50189-2015 |
(5) |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 GB 50016-2014 |
(6) |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 JGJ 67-2006 |
(7) | 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 | GB 50046-2008 |
(8) |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 GB 50325-2010(2013年版) |
(9) | 宿舍建筑设计规范 | JGJ 36-2016 |
(10) | 无障碍设计规范 | GB 50763-2012 |
(11) |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 GB 50118-2010 |
(12) |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 GB 50108-2008 |
(13) |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 GB 50345-2012 |
(14) |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 GB 50033-2013 |
(15) |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 | GB/T 50353-2013 |
(16) | 饮食建筑设计规范 | JGJ 64-1989 |
1.1.1.3 结构专业主要设计规范
(1) |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 GB 50068-2001 |
(2) | 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 GB 50153-2008 |
(3) |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 GB 50223-2008 |
(4) |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 GB 50009-2012 |
(5)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 GB 50011-2010(2016版) |
(6) |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 JGJ 79-2012 |
(7) |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 GB 50007-2011 |
(8) |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 JGJ 94-2008 |
(9) |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 JGJ 106-2014 |
(10) |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 JGJ 120-2012 |
(11)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 GB 50010-2010(2015版) |
(12) | 钢结构设计规范 | GB 50017-2003 |
(13) |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 GB 50003-2011 |
(14) |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 | GB 50332-2002 |
(15) |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 | GB 50069-2002 |
(16) | 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设计规程 | CECS 138-2002 |
(17) | 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 GB 50032-2003 |
(18) | 给水排水工程混凝土构筑物变形缝设计规程 | CECS 117-2000 |
(19) |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CECS141-2002 |
(20) | 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 | GB 50046-2008 |
(21) | 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 GB 50191-2012 |
1.1.1.4 电气专业主要设计规范
(1) |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 GB 50052-2009 |
(2) | 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 | GB 50060-2008 |
(3) | 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 GB 50053-2013 |
(4) |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 GB 50054-2011 |
(5) |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 GB 50217-2007 |
(6) |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 GB 50057-2010 |
(7) |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 GB 50016-2014 |
(8) |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 GB 50034-2013 |
(9) |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 GB 50055-2011 |
(10) |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 | GB/T 50062-2008 |
(11) | 室外作业场地照明设计标准 | GB 50582-2010 |
(12) |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 GB/T50065-2011 |
1.1.1.5 自控仪表专业主要设计规范
(1) | 过程测量与控制仪表的功能标志及图形符号 | HG/T 20505-2014 |
(2) | 自动化仪表选型设计规范 | HG/T 20507-2014 |
(3) | 控制室设计规范 | HG/T 20508-2014 |
(4) | 仪表供电设计规范 | HG/T 20509-2014 |
(5) | 仪表供气设计规范 | HG/T 20510-2014 |
(6) | 仪表配管配线设计规范 | HG/T 20512-2014 |
(7) | 仪表系统接地设计规范 | HG/T 20513-2014 |
(8) | 仪表及管线伴热和绝热保温设计规范 | HG/T 20514-2014 |
(9) | 仪表隔离和吹洗设计规范 | HG/T 20515-2014 |
(10) | 自动分析器室设计规范 | HG/T 20516-2014 |
(11) | 分散型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 HG/T 20573-2012 |
(12) | 自控设计常用名词术语 | HG/T 20699-2014 |
(13) | 可编程序控制器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 HG/T 20700-2014 |
(14) |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 GB 50174-2008 |
(15) | 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 | GB 50093-2013 |
(16) | 城镇排水系统电气与自动化工程技术规程 | CJJ 120-2008 |
(17) | 给水排水仪表自动化控制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 CECS 162-2004 |
(18) | 电子工程防静电设计规范 | GB 50611-2010 |
(19) |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 GB 50343-2012 |
(20) |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 GB 50348-2004 |
(21) |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 GB 4208-2008 |
(22) |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 GB 50314-2015 |
(23) | 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 | GB 50606-2010 |
(24) |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 GB 50339-2013 |
(25) |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 GB/T 21431-2015 |
(26) | 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 GB 50115-2009 |
(27) |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 GB50394-2007 |
(28) |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 GB 50395-2007 |
(29) |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 GB 50396-2007 |
(30) |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 GB50311-2016 |
(31) |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 GB 50116-2013 |
(32) | 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 | GB 50373-2006 |
(33) | 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GB 50374-2006 |
(34) | 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设计规范 | GB 50313-2013 |
(35) | 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 GB 50440-2007 |
5. 工作计划
1、外文资料及翻译(第一周)
2、设计任务书的提取及水量计算(第二周)
3、管道铺设以及平差,两套方案的选择(第三周)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