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空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京津冀地区的大气污染防治形势尤为严峻。
作为首都的北京,其空气质量不仅关系到首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也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国际形象和社会和谐稳定。
本研究选取2014-2016年北京市空气质量状况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深入分析北京市空气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空气污染防治措施、改善北京市空气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城市空气质量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北京市空气质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空气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许多学者利用统计分析、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北京市空气质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1. 主要内容
1.收集整理2014-2016年北京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气象数据、社会经济数据等相关数据。
2.分析北京市2014-2016年主要空气污染物(PM2.5、PM10、SO2、NO2、CO、O3等)的浓度变化趋势,以及不同季节、不同区域的空气质量差异。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的研究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数据收集与处理:收集2014-2016年北京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气象数据、社会经济数据等相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清洗、筛选、插补等预处理,构建研究数据库。
2.统计分析: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北京市空气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污染源排放、社会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
3.模型构建与预测:选择合适的预测模型(如时间序列模型、机器学习模型等),并利用历史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和验证,最终构建适用于北京市的空气质量预测模型,并对未来三年北京市空气质量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力求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
1.研究时间跨度较长,涵盖了2014-2016年三年数据,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北京市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2.研究方法更加多元化,综合运用统计分析、模型预测等多种研究方法,提高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3.研究内容更加深入,不仅分析空气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还深入探讨其影响因素,并进行预测预警,为制定针对性的空气污染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毕于慧,段凤魁,张宁,等.京津冀城市群2014—2019年空气质量时空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J].环境科学研究,2021,34(01):118-128.
[2] 赵天良,徐祥德,蔡银寅,等.2013—2017年北京市PM_(2.5)化学组成及来源解析[J].中国环境科学,2019,39(08):3149-3157.
[3] 杨欣,白志鹏,段凤魁.2013—2017年中国31个省市空气质量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19,39(03):641-651.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