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文化活动中心建筑设计开题报告

 2023-09-08 09:14:3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 文献综述与调研报告

1、 课题研究的现状

1) 国外研究现状

“邻里活动中心”概念最先是由西方国家提出的,并由新加坡率先成功将该模式成功推广。综合来看,国外的基层文化建筑设施发展比较完善,其成熟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对我国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通过综合分析总结,可以得出国外成熟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筑的一些共有的特性:

服务半径小、数量多。欧美、大洋洲等城市地广人稀,人口密度低,而在人口密度较高的亚洲地区,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对公众文化活动十分重视,对文化设施的发展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尽管受制于狭小的国土面积,建筑面积小,但数量众多、服务半径小。东京的公共设施服务半径一般都要求在2km范围以内,非常方便市民使用。

重视地域文化、生态自然和节能环保。在国外发展水平较高的科学技术的保障下,其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在多方面得以表达。此外,国外对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十分重视,绿色节能建筑得以普及。如日本大船渡市民文化中心,设计师通过对场地特性的解读,提取亚里斯式海岸的地域性,将海岸、波浪、天空等元素进行提取与重译,形成了颇具地域特色的室内外效果。

改扩建项目数量多,减少资源浪费。国外很多城市早已进入了城市存量发展、有机更新的阶段,城市用地有限,新建项目较少,更多的是对既有建筑的改造。通过改造,不仅减少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再次破坏,还有对历史文化继承保留的意义所在。

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社区中心的研究与建设起步与西方国家相比较晚,因此大量借鉴了西方国家先进的理论概念和建设经验。虽然国内关于社区中心类型的建筑已经有了初步的研究,但国内大多数学者仍把研究重点放在城市更新和社区更新等更宏大的尺度上,对社区居民日常文化活动空间的重视度仍不够,与国外相比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目前我国已对社区中心的国外前沿的理论知识和成功的相关经验展开了研究,并已经逐渐开始重视社区中心与城市更新、地域文化、人性化关怀等的关系,但相关理论体系仍不够完善,大部分研究仍把核心放在了建筑单体的空间与功能上,多为设计师主观的研究视角,较少从城市和居民生活情境视角的讨论,对适应时代变化的与时俱进的社区中心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并且有关的法律法规与管理政策严重缺失,无法对我国当下社区中心的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系统指导,导致了现阶段建设管理的各种问题。

2、 课题研究的发展趋势

1) 向复合多元化发展

社区是人类集中生活的最小的单元。阶层关系丰富,人口密度大,作为社区主体的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多样的特征,对于不同身份、性格、年龄、性别的人本身而言,其兴趣、爱好、能力和需求具有很明显的差异性。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模式和观念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居民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分散的、单一功能的建筑很难保持高效率的使用和活力。为了适应当代城市居民一站式的综合需求,服务于全体居民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必然要最大限度地复合多元化,保持其对多样性的包容力,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2) 注重人性化,关注老年人需求

在以形式和功能主义为指导进行的城市更新与社区建设出现各种社会问题后,人本主义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作为社区配套文化设施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其人性化的设计着重体现在对于老年人与弱势群体的关注。我国目前的养老模式是以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为主,尤其在老旧社区中这些人群基数庞大、闲暇时间较多的老年人成为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最大使用群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在硬件设施和软服务等方面都越来越注重老年人的需求。

3) 重视邻里关系修复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互联网的普及、房地产商为主导的建设模式与封闭的管理方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渐淡薄。作为社会性的群居动物,人们渴望修补重建邻里关系,而与居民关系最贴近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则承担起了这一责任。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作为基层文化建筑,有着开放性、公益性、多元性的建筑特质,能容纳新旧社区各个社会阶层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吸引大量社区居民在这里聚集交流。

4) 与城市更新保护结合

丧失了历史文化资源的社区,只会成为一个没有自身特色、缺乏可识别性和地域性的僵化的复制品。如今,从破坏式的大拆大建到谨慎的城市更新,其过程中城市历史文化的延续和保护意义越来越突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有义务承担起留存发展传统历史文化的责任,其在规划设计、居民参与、管理运营等多方面与城市更新存在着交叉和重叠的领域。

3、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研究在我国的发展起步较晚,虽国内对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已有一定的研究,但大部分局限于对建筑内部功能空间或符号化的外部造型的研究,且多侧重于对案例的探究,对理论的系统研究较少,理论体系尚不完善。同时缺乏相关的建筑规范,建筑的设计与建设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国家对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日益重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普及是我国未来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而当前我国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存在着数量不足、面积偏小、使用效率低下、分布不均等问题。通过对相关理论和案例的研究,对于指导我国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4、参考文献

[1]郑璐阳. 城市更新背景下老旧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设计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9.DOI:10.27670/d.cnki.gcqdu.2019.003349.

[2]何杨智,王晶.老年人与儿童文化活动中心之创意[J].山西建筑,2018,44(34):34-36.DOI:10.13719/j.cnki.cn14-1279/tu.2018.34.018.

[3]秦敏,李宁.山水之间,情理之中——温岭市青少年宫及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设计回顾[J].建筑与文化,2021(03):227-228.DOI:10.19875/j.cnki.jzywh.2021.03.084.

[4]李楠,吴丹,王洪嫔.“铜山净水、古道方院”——铜仁市五馆三中心项目规划建筑设计有感[J].建筑与预算,2020(05):35-38.DOI:10.13993/j.cnki.jzyys.2020.05.010.[1]张险峰,王晶,黄中浩.水乡场景的再现——盘锦市大洼县文化活动中心规划及建筑设计[J].华中建筑,2011,29(12):51-55.DOI:10.13942/j.cnki.hzjz.2011.12.017.

[5]沈倩昱.江南地域文化度假酒店设计——穿越-苏州市太湖新城市民活动中心建筑室内设计[J].设计,2015(13):133-134.

[6]张孟冰. 城市老年人文化活动中心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09.

[7]林康强,黄全乐.岭南语境下青少年建筑空间的文化性表达——以中山翠亨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建筑设计方案为例[J].城市建筑,2021,18(21):131-133.DOI:10.19892/j.cnki.csjz.2021.21.38.

[8]谢冰.地景式群体建筑设计 以龙游县城东公共服务综合体、公共文化综合体方案设计为例[J].中华建设,2022(01):132-133.

[9]陈情情. 黄石市楠竹林社区文化综合体建筑空间设计[D].湖北工业大学,2015.

[10]马影. 深圳文化综合体建筑的集约化设计研究[D].深圳大学,2019.

[11]MilenaDinic-Brankovic,Jelena Djekic,Mihailo Mitkovic,Petar Mitkovic,JelenaMarkovic-Brankovic. Postsocialist Restructuring of City Subcenters and theRole of Shopping Centers in Nis, Serbia[J]. Journal of Urban Planning andDevelopment,2018,144(2):

[12]Ku,Mee-Kyung,Yang,Woo-Hyun. The Analysisof a Neighborhood Center in the Urban Low-rise Residential Areas[J]. Journalof the Korean Housing Association,2016,27(6):

[13]Hamidreza Amery Siyahuii,NedaShahkaramipour. Neighborhood Center Design (Set of Cultural-social-leisure)in Order to Reduce the Social Pathology, a Case Study Shah – Hoseini Neighborhood,Bandar Abbas[J]. 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4,120:

[14]Yuan Ying Yu,Deng Chun Feng,Huang YaoZhi. Localization Development Research of Neighborhood Center BusinessModel-Taking Suzhou Industrial Park as Example[J]. Advanced MaterialsResearch,2013,838-841(838-841):

[15] In a Neighborhood Center[J]. TheAmerican Journal of Nursing,1971,71(3):

2. 研究内容和问题

二 本课题的基本内容,预计解决的难题

1、本课题的基本内容

总平面规划用地为20000平方米左右。集主要活动空间、餐饮及文娱活动用房、辅助用房、室外场地为一体,总平面要求布局合理,场地规划中考虑必要的绿地和停车需求,建筑内部要求分区合理,流线清晰,功能内容要求有一定的前瞻性,符合城市和社区服务要求和发展需要,同时必须符合各类规范要求。

建筑具体功能空间内容与要求如下:

1)主要活动空间: 报告厅、资料室、阅览室、美术工作室、书法活动室、摄影工作室、音乐工作室、歌舞排练厅、健身房、棋类研究室、计算机房、模型工作室、普通教室、大会议室、固定展厅、乒乓球室、台球室、教师休息室若干。

2)餐饮及文娱活动用房:茶室及咖啡厅、大餐厅及厨房、餐厅包间等。

3)辅助用房:值班管理室、馆长室、办公室若干、荣誉陈列室等。

4)室外场地:主入口礼仪广场、室外活动场地等。(各部分功能空间及面积大小根据设计需要可做调整。)

2、本课题预计解决的难题

1)总平面中综合解决好功能分区、出入口、停车位、道路、绿化、日照、卫生、消防等问题。

2)紧密结合基地环境,处理好体育中心与活动中心的关系,尤其是在建筑风格与建筑体量方面的呼应;处理好室外活动场地与室外环境。

3)熟悉文化活动中心的设计要点,基本做到功能布局合理、交通流线通畅、室内外空间组织有序,同时符合青少年活动的行为特征。

4)要考虑并体现文体建筑积的现代建筑造型特点,并结合南方已有的建筑元素,加以整合与利用。

5)适当考虑停车位与无障碍设施,以符合时代发展需要以及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1、课题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分析和研究无锡市政文化相关文件,了解文化活动中心现状,研究活动中心类建筑的功能、流线、空间、形象等方面的设计方法。

2)实例调研法:通过实地调研和查阅活动中心实例资料,研究吸收优秀的组织方式和空间处理手法,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的条件和基础

1、项目条件

指导教师提供建筑用地地形图、设计内容等资料。

2、设计条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