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城市广场通常是城市居民社会生活的中心,是城市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广场发挥着交通集散、居民游览休息、商业宣传、城市文化宣传等重要作用。同时,城市广场也最具文化开放性、艺术魅力于一体,是现在都市文明与艺术交融的开放空间。
南京鼓楼广场位于南京市中心区域,是南京的主要城市广场之一,也是南京重要道路交通枢纽之一,位于鼓楼区与玄武区的交汇区域,东往九华山方向,西往云南路方向,北往玄武湖公园方向,南往新街口方向。鼓楼广场不仅是南北城区的纽带,也是南京孤独沧桑历史文化的见证。
本次对南京鼓楼广场的景观改造、装置设计有助于我们了解鼓楼广场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功能与价值,城市广场不仅是人流聚集地,也是城市历史与文化的融合,塑造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空间。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关键问题:在现存的鼓楼广场环境中,缺少人流量,无法带动周边商业环境,无法吸引更多顾客、游客、市民。广场周围景观环境需要更新颖、统一、更具有文化艺术代表性与城市文化特色的改造创新。打通鼓楼公园与周围交通,使游玩线路更统一、更明确,对公园周围人流动线,道路规划进行合理改造。
难点:如何对鼓楼广场周边公共环境下的景观、雕塑设施以及工艺材料进行深入了解。如何将艺术展示形式与环境融合。如何对周边环境与文本,景观绿化布置进行深入了解。如何对将南京文化融入广场周围景观设施、装置,建立更完善、更新颖的设计方案从而吸引更多人流量,打造更加有活力的广场环境。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鼓楼广场是江苏省南京市的主要城市广场之一,1959年开辟北京东西路的同时修建,有中山路、中山北路、中央路、北京东路和北京西路五条干道在此交汇,形成南京市的交通枢纽。1998年初着手二期工程建设。
装置艺术是当代中国是当代中国现代前卫艺术中重要的艺术样式。而在城市广场的设计中,艺术装置往往最直观地体现了当地文化特色与城市形象。早期的公共装置艺术多是设计师于固定空间中用现有材料,注入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情绪或是历史情形的重新演绎,来与群众产生共鸣,这种装置是从直观视觉上打造环境。到如今,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将设计重心放在了与人之间的互动上,如何增加艺术装置的功能性便成为设计师们的一个重要的立足点。以玛莎施瓦茨的面包花园和上海后世博会中的装置作品来说,前者用家庭气氛的和常见的面包圈作为材料进行装置,打破了传统的单视觉景观设计,运用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材料,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特征,表现一种日常化的平民生活。后者的设计师则希望不单单做视觉观赏的公园雕塑,要做有利于人们室外活动的雕塑,每个雕塑都包含一个特定的功能,有的配有麦克风和屏幕,有的可以存放游戏用具,还有具备冰冻功能。可见,在艺术装置具有视觉造型的同时,装置本身的功能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装置不再仅仅是装饰的意义,而更多的具有实际的作用。
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传统偏向视觉感知的景观形式逐渐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而更注重于各个感官的多重体验。交互装置景观因其趣味性、互动性、参与性、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对于南京鼓楼广场装置设计来说,也同样需要考虑广场受众人群,吸引人流量,最好的选择不外乎为交互装置,而以南京鼓楼广场景观装置为设计对象,应考虑新材料与新科技的结合,从一开始单一的物品陈列,向环保节能的现代新科技材料的转变,可以用不同材料的组合,来表达多种不同风格。装置艺术创造的环境,是用来包容观众,通过不同感官体验使观赏者由被动观赏到主动感受,与交互装置互动而得到精神与灵魂上的体验。另外,造型作为装置设计中作品主题最直观的表现,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进步促使以前不能完成或者只能描绘在书本中的造型的以实现,各种新奇造型,异形装置逐渐出现在人们日常的视野中。例如艺术工作室ENESS制作的各种形态的巨大充气玩偶发出色彩鲜明的荧光,从墨尔本、悉尼到巴黎,出现在街道、公园和森林里,像一座座奇异王国——这些由极富互动性的公共艺术装置不仅能在夜晚发出光亮,本身还是喷泉,也是全球首个大型充气喷泉装置。
4. 研究方案
1.设计方案:深入研究课题——深入调研课题场地、搜集场地资料——阅读研究相关文献——搜集研究城市广场装公共置设计案例——结合资料及鼓楼场地实况构思方案——推敲研讨方案——敲定方案——开始场景建模与总图绘制——修改检查方案——完成方案
2.研制方案:利用网络和调研的方式对南京鼓楼广场及鼓楼公园周围环境进行资料图片收集,从城市人居角度出发,对南京鼓楼广场周围现有环境进行分析总结,对公园周围道路人流进行分析,打通公园与周围交通,深入了解广场周围景观环境、雕塑小品、艺术装置。思考鼓楼广场在城市空间中的价值与功能。
3.搜集国内外城市公共空间装置设计案例并进行分析,对鼓楼广场现有艺术装置进行分析。在符合南京文化背景的条件下,从新材料与新科技的结合、感知方式从三维到多维、新的空间造型的运用等角度确定南京鼓楼广场装置设计主要设计思路。
5. 工作计划
第一~二周:熟悉老师确定的选题,熟悉任务书内容及要求并收集整理与选题资料,进行相关场地踏勘调研工作;
第三周:阅读相关文献,整理分析资料,进行相关模型搭建;
第四~七周:研究主要参考文献,进行相关专题调研与分析,搜集城市广场公共装置设计优秀案例并进行资料分析与评价,从搜集到的资料中构思总体方案;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