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1865创意园塔楼的改造意向调查开题报告

 2023-02-07 09:09: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以及文化消费需求的不断扩大,各地文化创意产业不断涌现且发展态势良好。以江苏省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例,得益于良好的政策条件与多元的市场环境,江苏省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数量呈阶梯式增长,增加比例达100%以上。伴随着创意园数量规模的飞速增长,其带来的经济效益也与日俱增,年均增速超10%,已逐步发展为区域经济转型的新兴增长点与重要助推力量。

但随着而来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日渐显露,亟待解决。如,创意园产业功能定位不清晰,“千园一面”;园区由于租金及政策问题,利用文创概念圈地租房,缺乏有实质性参与的创意主体,呈现“空壳化”现象等等,使得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陷入困境。

因此,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选取晨光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的标志性建筑物——塔楼为研究对象,从文化概念定义到市场定位与消费群体,层层递进,深入研究,合理规划塔楼未来改造方案,助推创意产业园可持续发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本文选取位于南京晨光1865创意产业园的标志性塔楼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塔楼及其周边地区的实地走访、文献搜集、问卷发放等形式,搜集受访者对于塔楼的改造意向及相关文化偏好与文化消费的意愿与需求。同时,运用多种统计学方法对问卷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结合地区文化基因,合理规划塔楼未来改造方案,助推创意产业园可持续发展。

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创意产业园区是创意产业的一种集聚发展模式,其作为创意产业的空间载体,伴随着创意产业的发展而兴起,并具有明显的区位选择特征。Florida(2002)、Yusufand Nabeshima(2005)、Mitchell(1999)、Asheim(2005)、Molotch(1996)等学者研究表明,创意集聚趋向于开放度高、容忍度高、进入障碍低、文化多样化、公共服务完善的城市地区,特别是大城市地区,并具有特定大城市吸引特定创意产业区的特征。在全球化背景下,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区位选择越来越趋向于大城市集中和全球化分散的模式(Scott,2005)。

同时,Zukin(1995)、Molotch(1996)、Caves(2004)、O’Connor(2006)、Hutton(2000,2004)等学者也指出,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大多偏好大都市的旧仓库、旧工厂和内城等贫民区。其中,Hutton(2000,2004)提出以设计和创意服务部门为主的创意产业园区趋向于大城市的内城和CBD边缘地区,且多集中在历史建筑中。

鉴于创意产业集聚区是一个复杂系统,其产生与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国内一些学者在国外区位因素研究基础上,从共生视角对创意产业集聚区进行了分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课题准备阶段

1.搜集资料,讨论课题研究思路

2.深入学习相关统计软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 厉无畏.创意产业导论[M].学林出版社,2006.

[2] 郭梅君.创意转型[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3] 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8.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