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LC的动力电池性能测试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2022-12-06 09:47:0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课题研究的背景

供给体系质量与消费升级需求不匹配,加剧结构性供需失衡。一是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的供给能力不足。2010年以来,我国稳居全球制造业产出第一大国,有100多种消费品产量居全球首位;但我国却是高端消费品进口大国,2016年我国消费者奢侈品消费有 77%发生在境外 ,“弱品质”成为我国高端购买力严重外流的主要因素。二是自主品牌建设明显滞后。我国机械领域的品牌与世界级品牌仍有较大差距。我国品质品牌建设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有效供给难以满足消费升级需要,长此以往,将导致高端消费外流,制约我国工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剧结构性供需失衡矛盾。

如今欧美发达国家,日、韩,中国把技术创新的焦点集中于新能源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节能减排,降低原油进口依赖的战略选择。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高达48%,原油消费中60%是交通用油。同时我国又是世界第二大CO2排放总量的15.9%。奥巴马新能源政策的实施,哥本哈根谈判的结束,都使中国面临更大的碳减排压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是我国再碳减排压力下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李克强副总理曾经说过:“新能源产业正孕育着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所以,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推广新能源产业是势在必行的。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国内的电池测试设备主要针对单体电池,所能测量的电压与电流的范围小,而在实际应用中,电池通常是串联成电池组使用,所以电池测试设备应能够对电池组进行测试。另外对电池的性能进行分析时,需要用到电池相关参数的精确数据,现有的电池测试设备做不到全面的参数检测,测试精度也难以满足要求,对于电池组中的各单体电池的电压测量采用传统的方法,测量结果转换周期长,实时性不高。在对电池组充放电的过程中,需要对其中的某节电池进行小电流的充放电;对电池状态的估算、充电方法研究等方面,不再单独停留于电池外部特性,而是更希望结合电池内部化学反应机理,从电化学的角度更深入、准确的研究,但现有的电池测试设备均不能有效实现。

因此,有必要建立电池测试平台,对电池相关参数进行全面、精确的测量,为动力电池的优化设计提供数据支持,对电池性能进行评价。同时能将电池的数据纳入充放电设备的控制,提供开放式的接口,实现电池性能试验,工况模拟和相关算法研究。通过对电池的测试与研究,确定合理的充放电方式、合理的均衡方案和更为精确的SOC估算方法,从而合理的分配和使用电池有限的能量,尽可能的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社会意义

1.减少对石油的依赖程度。

2.减少CO2的排放量,减缓全球温室效应。

3.优良的电池性能有助于改善汽车的整体性能。

经济意义

1.电池目前是新能源汽车技术和成本上的最大瓶颈,同时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利润最丰厚的一环,而且丰厚利润将是长期维持的。

2.动力电池行业从无到有,市场容量从目前的十几亿到2018年的约325亿,未来几年是十几倍的增长,巨大的利润空间将使整个产业链收益。

3.电动汽车将带动与产业配套的相关设备产业飞速发展,如充电站,充电适配器,大功率充电设备连接器等。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本课题研究内容:

(1)掌握电池性能参数、充放电特性、性能参数测量方法。

电池性能是通过许多参数来衡量的,主要包括:电池电压、工作电流、容量、测试平台总体结构 能量、工作温度、使用寿命,自放电,电池测试平台通过获得这些参数来评价电 池的性能。

(2)系统的电池参数测量单元、充电单元、监控单元设计。

(3)动力电池测试系统。

以单片机为核心的电池数据采集系统对电池组各参数进行精确测量。

(4)动力电池充电控制系统上位机监控界面设计。

数据采集系统对外提供RS232接口,上位机监控通过RS232接收测得的电压、电 流、温度等数据并直接显示或曲线显示,根据预先设置的阈值条件实现故障提示,同时 将数据存入数据库中。

预期目标:

1)设计电池测试平台总体框架及各个部分通信方案。

2)分析电池的相关参数并比较各检测方案,对电池数据采集系统软硬件进行设 计。

3)设计上位机监控系统,使其能对电池的相关参数进行监控,将获取的测量数 据保存到数据库中,估算电池状态,根据电池相关参数对充放电设备实施必要的 控制,对充放电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进行判断和处理。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充电机的主要任务是电源变换、输出电压和电流的闭环控制、必要的保护, 与监控PC机通过CAN通信,可接收监控PC机的编程控制指令,实现电池状态 的全面了解和输出电流的动态调节,同时充电机将工作信息发送给监控PC机,当 PC机检测到故障信号时,及时的通知充放电设备动作。

以单片机为核心的电池数据采集系统直接对电池组的单体电压、总电压、温 度、电流、充放电容量、充放电能量等信息进行精确测量,对电池状态进行分析,判断电池温度是否过高/低、单体电池电压是否超高/低、电池的温升是否过快等,并通过RS232总线将数据发送到上位机。

上位机监控系统由计算机和必要的CAN接口卡以及系统软件组成,主要实现 电池数据的接收与系统控制。监控界面实时显示并记录接收到的电池的状态数据, 对数据进行分析,判断电池是否过电流、电池的一致性、电池组是否存在故障等, 监控电池组及其测试系统工作状态。上位机通过CAN通信可以向充放电模块下达 指令也可接收相关信息,在计算机界面上可实现充放电设备的启停、功能选择、 充放电参数设置等功能。

4. 参考文献

[1]历海艳,李全安,文九巴等.动力电池的研究应用及发展趋势[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6):35-39.

[2]李道霖.电气控制与PLC原理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陈建明.电气控制与PLC应用[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4]胡信国.动力电池的进展[J].电池工业,2007,12(2):113-118.

[5]乔国燕.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的设计与实现[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6.

[6]陈清泉,孙立清.动力电池的现状与趋势研究[J].科技导报,2005,23(4):119-123.

[7]熊琦.电气控制与PLC原理及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8]李恒.锂动力电池组智能充电、保护电路的研究[D].安徽:安徽理工大学,2009.

[9]周石强,郭强,朱涛,刘旭东。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的分析研究[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

[10]刘力。组态软件在PLC实验系统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

[11]王宏,王子成,崔光照。基于组态软件的PLC电梯控制和仿真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3

5. 工作计划

1)2022年2月25日-2022年3月24日:收集资料,知识准备并完成开题报告;

2)2022年3月25日-2022年4月08日:系统方案设计及可行性研究;

3)2022年4月09日-2022年4月21日:系统硬件设计及绘图;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