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就业是我国最大的民生工程,稳定的就业水平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都至关重要,但是我国每年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剩余劳动力等重点群体的数量仍然持续高速增长,劳动就业的总量压力依然存在且不容忽视。当前我国劳动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愈发凸显,主要表现为社会劳动力的供给与公司劳动力需求不匹配,种种新的影响因素还在日益增多,我国的劳动就业工作也必将面对更多的挑战和压力。
“金融化”表现在整个金融产业所获得的利益占全社会资源比重不断增加这种宏观层面的“经济金融化”,同时也表现在非金融企业的业务逐渐向金融方向转化、企业采取多种金融手段进行的金融相关活动中。因此,在非金融企业的投资选择中,与实体资产份额下降相比,金融资产在总资本中所占份额的上升被称为“非金融公司的金融化”。
目前学术界对金融化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经历宏观层面上,很少关注微观企业层面。本文将进一步结合实证从金融资产,资产负债和股东价值导向三种金融化渠道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金融化对劳动就业的影响,这有利于我们从多个方面对金融化有多样化的理解。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非金融企业对劳动就业的影响。在现实背景与理论基础上,依据对上市A股市场的相关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究非金融企业金融化与企业劳动就业之间的关系并且归类整理阐述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股东价值导向三种不同金融渠道正负两方面对非金融公司劳动就业情况的影响机制,为我国金融化与非金融企业劳动就业的稳定协调共同发展提出了可行性的对策建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近些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金融化过程中出现产业空心化、工人失业等一系列问题。不少学者将工人就业状况与金融化相联系,认为金融化是导致一系列就业问题的根源。福利格斯泰因(Fligstein)和申(Shin)认为,1980年代以来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变化提升了企业的股东价值理念,管理层对员工的定位由合作者转变为需要最小化的成本,非管理和非高技能型劳动者处于不利境地。拉佐尼克 Lazonick)认为,美国经济和企业的金融化带来“无就业型复苏”,伴随经济增长的是大规模失业和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印度学者达斯古普塔则认为,与之前时期不同,在资本主义全球化和金融化时代,劳动力就业呈现出流动化和弹性化特点,企业对金融利益的追逐必然要求劳动力数量、功能、报酬以及工作时间的弹性化,弹性劳动机制应该被有利于劳动者的新机制替代。林进厚(Ken- HouLin)则从企业微观层面研究了美国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对劳动就业的影响,研究表明,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同样使得资源更多地从生产性活动转向金融领域,劳动者的地位被边缘化了。 同样,我国实体企业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与金融的关联也日益加深,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对于劳动就业的影响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然而,关于我国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影响劳动就业的公开研究成果还较为少见。虽然国内外学者在研究中广为使用非金融企业金化这一概念,但实际涵盖的金融维度并不相同我国学者的研究多着眼于金融资产和金融利润维度。蔡明荣和任世驰将企业金融化界定为,在行为上企业更加侧重通过资本运作对资源进行配,在结果上企业利润更多来自于资本运营而非生产领域。与此相似,戴赜等将企业金融化界定为,企业减少实体经济投资并增加金融资产投资的趋势。国外学者的研究则包含金融资产和金融利润之外更为多元的维度-1斯多克海默( (Stockhammer)从股东价值导向角度对非金融企业金融化进行了研究,认为其内涵是企业经营理念由追求增长转向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企业对于金融活动参与程度日益提高,主要表现包括股票回购和股息支付增加、企业债务水平提升,以及对金融市场依赖程度加深。奥尔汗加兹( Orhangazi))认为,非金融企业金融化既包括金融资产和金融收益的增加,也包括管理层通过股息支付和股票回购等方式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在此过程中日益偏离日常经营活动。戴维斯( Davis)则从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股东价值导向三个维度,研究了美国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对于资本积累的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本项目计划在2022年6月之前,完成以上任务,具体的研究进度如下表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