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本课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情况、应用前景等(列出主要参考文献)1研究意义野菊花为菊科植物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 L.)的头状花序,性凉,味苦、辛,归肺肝经,具有清热解毒、疏风平肝的功效,主治疗疮痈肿、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等病症。
野菊花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临床常用于抗菌消炎等。
我国药用菊花分布广泛,类型多样,根据产地的不同,主要有杭菊、贡菊、毫菊、滁菊、怀菊等类型。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内容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目标将分子生物学的分析方法应用于菊属植物的鉴定,通过分析野菊和其他菊科植物的ITS2条形码序列,采用最近距离法和构建NJ(邻接)树法来评价ITS2条形码的鉴定能力,以期为中药临床准确用药、市场规范化管理等提供依据和保障。
2内容2.1对野菊花ITS2序列进行比对,获得遗传距离2.2应用ITS2序列对野菊花进行DNA条形码鉴别研究2.3基于K2P模型构建的系统进化树能显示物种间亲缘关系的远近,对野菊的进化关系进行判断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3.1提取野菊花基因组总DNA,使用通用引物扩增核基因ITS1、ITS2 序列并测定基因序列长度及G C含量。
3.2应用MEGA 7.0软件分析候选序列的特征,计算野菊花的种内、种间Kimura 2-Parameter(K2P)遗传距离,比较其种内、种间变异的大小,评估序列的条形码间距(barcoding gap)。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1研究方法材料 在南京农业大学药用菊花种质苗圃采集菊属植物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6份,在安徽宿松,舒城,桐城,六安等地采集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 L.14份,在江苏镇江,南京,连云港等地采集菊花脑Chrysanthemum indicum L. juhuanao.5份,在江苏南京采集的一份菊科旋覆花Inula japonica Thunb.样品,共计实验材料26份。
DNA提取取15组野菊样品及其同科植物基因组DNA,每批样品用75%(体积分数,下同)乙醇擦洗表面后,置于-86℃的冰箱中迅速冷冻25min取出,迅速研磨。
4. 研究创新点
特色或创新之处1方法为保障野菊花的用药安全以及进一步研究开发的顺利进行,需要一种快速、准确的方法对其进行鉴定。
本实验分别考察菊属植物及菊科植物的总DNA的ITS2序列,从而为生产中为该药材的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2材料我们所使用的材料是不同地理居群的野菊以及菊科外类群物种植物,以作为对照品。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本实验预计在2017.10-2018.4完成:(1)2017年10月 收集不同地理居群的野菊样品进行栽培。
(2)2018年3月提取不同地理居群的野菊样品总DNA。
(3)2018年3月-4月对PCR扩增及测序。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