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椎 -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研究概况椎 -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也被称为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脑缺血,是由于各种病情引起的椎基底动脉变窄或封闭从而导致脑干和小脑或枕叶皮层出现缺血等症状。
VBI是比较常见的临床疾病,主要症状是患者出现眩晕,目前的研究仍然对VBI的发病机制存在争议。
研究表明:椎动脉血管周围结构改变脊椎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VBI的重要原因。
2. 文献综述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治疗进展庄耀隆摘要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 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
本文以VBI的中、西医的发病机理出发, 从西药、中药、针灸、中西医结合方面综述了各自的治疗效果, 本文就 VBI 的治疗原则与治疗方法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中药; 中西医结合; 针灸; 研究进展;Abstract Vascular basilar artery insufficiency (VBI)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linical diseases. Based on the pathogenesis of VBI in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his paper reviews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western medici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upuncture an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t provides more effective methods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VBI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KeywordsVertebral basilar artery insufficiency ;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acupuncture; research progress;缓控释微丸作为多单元型制剂,具有以下优势: 口服后在胃肠道内均匀分散,避免了局部药物浓度过高引起对胃粘膜的刺激; 可以提高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减少个体差异性; 个别单元制剂的缺陷不会对整个制剂产生影响; 可保持平稳的血药浓度,重现性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1资料与方法1.1纳入排除标准1.1.1纳入标准随机对照试验(RCT)被列入。
1.1.2研究对象椎 -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
患者伴随一下一种特征该患者伴随有特性1.运动障碍;2.感觉障碍; 3.单/双眼视力侧/视力丧失;4.平衡障碍,眼球震颤,复视,耳鸣,构音障碍,吞咽困难等排除患者器质性脑病变,其他疾病引起头晕(耳性眩晕,小脑,脑干出血或梗塞眩晕)[5]。
4. 工作计划
2022.1~2查阅文献,完成综述,制定实验方案;2022.2~3完成开题报告,进行预实验、确定实验条件;2022.3~5进行正式实验研究;2022.5整理数据,撰写论文。
5. 难点与创新点
首次制作天麻素联用丹参治疗VBI的Meta分析: 目前,对天麻素联用丹参对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治疗的研究,但研究的文献较少,有待进一步确定天麻素联用丹参对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影响,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法结合同质性研究,做出天麻素及天麻素联用丹参注射液治疗椎-基供血不足的方法的系统证据的临床评价,期望能为临床治疗VBI提供依据。
特色的采用丹参治疗VBI作为对照品:复方丹参为活血化瘀中药,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复方丹参中的丹参素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抵抗TXA2促血栓形成,抑制细胞内胆固醇合成及增强耐缺氧能力作用。
采用丹参注射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可以提高meta分析的准确性。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