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试物Anti-PD-1在B16F10小鼠黑色素瘤皮下移植模型中的药效学评价开题报告

 2022-12-27 11:31:0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内容:先是给通过检疫的C57BL/6 小鼠皮下接种B16F10细胞,建立鼠源黑色素瘤皮下移植肿瘤模型,待瘤长至90-150 mm3左右进行分组,分为两组。

接着在已经建立了的B16F10小鼠黑色素瘤皮下移植模型上,测试anti-PD-1抗体的药效。

根据相对肿瘤抑制率(TGI)进行疗效评价,根据动物体重变化和死亡情况进行安全性评价。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免疫治疗 疫苗 单克隆抗体黑色素瘤是常发于皮肤、进展迅速的恶性肿瘤。

近几十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上升趋势。

2011 年全球约诊断出70 230 例新发恶性黑色素瘤病例,约8 790 例死于该病。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1、订购C57BL/6小鼠,订购B16F10细胞。

2、小鼠检疫,细胞培养。

3、接种B16F10细胞。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工作计划

2022年2月底:查阅相关资料及文献,了解抗黑色素瘤癌药物现状,实验方案制定;2022年3月上旬:按实验方案进行前期实验准备,建立肿瘤模型,文献综述思路形成并开始完成,观察小鼠状态。

2022年3月下旬到5月:进行正式实验,从小鼠分组到给药,到每周出体重和肿瘤数据等。

2022年5月到6月:整理数据,撰写论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难点与创新点

基于阻断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蛋白(PD-1)的免疫疗法能够成功治疗转移性的黑色素瘤患者,但仍有超过一半的患者并不会通过看到肿瘤萎缩而获得长期的治疗效益,其中一种可能性的原因就是药物并没有在这些患者机体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些PD-1阻断药物在很多患者机体中缺少一种生物学效应anti-PD-1抗体可用于PD-1的检测,它会与PD-1抗体特异性结合,让T细胞识别从而达到抗肿瘤效果。

在此次的模型中对其进行了疗效及安全性检测,从而得知其对黑色素瘤癌的治疗程度。

评价其药效及安全性会给新药开发带来良好的指导作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