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黄酮组分单元释药系统的构建开题报告

 2023-01-03 15:21:0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主要内容1.了解银杏黄酮组分的生物药剂学理化性质特点;2.掌握银杏黄酮组分释药单元的制备方法;3.在获得银杏黄酮组分释药单元的基础上,利用相关设备从体外释药行为考察与制剂表征、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三个方面对释药系统进行评价;4.整理实验结果,撰写论文。

二、研究意义中药在我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

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疾病及保健的药物,包括植物药、矿物药和动物药,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文献综述

银杏黄酮微丸的研究张露摘 要 银杏提取物中主要成分为银杏黄酮和银杏内酯,它们在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银杏黄酮组分渗透性差,从而导致生物利用度较低。

近年来,随着中药组分多元释药系统的不断涌现以及中药剂型的不断完善,微丸已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就银杏黄酮微丸的研究作简要概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案1.根据银杏黄酮组分的生物药剂学性质及临床释药行为需求制备组分释药单元;2.在获得银杏黄酮组分释药单元的基础上,利用相关设备从体外释药行为考察与制剂表征、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三个方面对释药系统进行评价。

二、技术路线技术路线:1. 银杏黄酮组分释药单元的制备银杏黄酮组分的渗透性差口服吸收慢,生物利用度低,实验采用自微乳技术能促进银杏黄酮组分的吸收,通过银杏黄酮组分在油相与乳化剂中溶解度测定、油相与乳化剂的相容实验和伪三元相图的绘制,筛选银杏黄酮组分最佳处方。

进一步将其制备成具有单元释药特性的银杏黄酮组分微丸。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工作计划

第一阶段:2022.01-02查阅并整理文献资料第二阶段:2022.02-03完成开题报告并开题第三阶段:2022.03-05进行课题实验第四阶段:2022.05-06整理数据并撰写论文

5. 难点与创新点

基于银杏黄酮组分渗透性较差, 难溶性药物制剂易出现溶出度较差,弱酸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下易发生解离,渗透性差,生物利用度低等问题。

通过缓控释技术、固体分散技术、自乳化技术、磷脂复合物技术等多种手段改善组分的性质,增加其溶解性和渗透性,提高生物利用度,设计的释药系统根据银杏黄酮组分的生物药剂学性质及释药行为需求制备成释药单元,自乳化技术能增加银杏黄酮组分的溶解度,口服后自微乳形成的小液滴,促进银杏黄酮组分在体内的吸收速度,使银杏黄酮组分在胃肠道内以微粒形式均匀扩散,穿过淋巴系统,避免首过效应。

以银杏黄酮自微乳液为粘合剂,制备银杏黄酮自微乳速效初释微丸。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